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减碳红包”,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2017-06-13 09:48:21 杨朝清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培育社会文明,“减碳红包”只是提升公众价值认同的一种手段,其作用和效果不能简单用钱来衡量。】

近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暨北京市节能宣传周低碳日启动仪式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即日起,北京机动车车主每自愿停驶车辆24小时,即可出售碳减排量,获得0.2元-0.7元的“减碳红包”,此外还有电子优惠券等奖励。(见6月11日《新京报》)

随着时代发展、老百姓钱袋子日渐丰厚,汽车也逐渐从精英消费过渡到大众消费。汽车在给老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加剧了空气污染。汽车污染物排放不仅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含有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很容易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束缚,而这在汽车的使用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些车主患上了“汽车依赖症”,明明可以不开车,依然习惯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消费者在享受汽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也客观上加剧了环境污染,因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离不开公众的参与。

倡导低碳出行,想方设法提高司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是必要之举。节能减排本质上是一个公共事务,很容易陷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困境——人人都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支付成本。“减碳红包”通过差异化、个性化的选择性激励,让参与节能减排的司机们得到了一定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慰藉,不仅能够对司机们有益,也向全社会传递出节能减排应当成为趋势和共识的信息。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减碳红包”不可避免会引发“七嘴八舌”。赞成者认为,“减碳红包”见证了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观念的创新;有质疑者觉得,“减碳红包”激励的力度不够,难以对司机们形成“利诱”。说到底,培育社会文明,“减碳红包”只是提升公众价值认同的一种手段,其作用和效果不能简单用钱来衡量。

改善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既是节能减排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减碳红包”即使使用价值有限,也值得肯定与赞赏。只有多一些细节推动,节能减排才会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