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川剧变脸”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表演者在“变脸”过程中接连失误,最终捂脸尴尬离场。“变脸”大师彭登怀徒弟康勇认为,表演者的失误从直观形式上泄露了川剧变脸特殊道具的组合程序,从演出服装、道具配饰、表演风格上,严格讲是对川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名片的“腐蚀”。(6月21日《成都晚报》) 提及川剧变脸艺术,很多人都有一种“神”的感觉。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如同任何一种艺术,川剧的变脸艺术,本也发轫于民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项艺术开始走上了“神坛”,而到了1987年,随着川剧变脸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更是给人一种“神密”的感觉。似乎这项艺术,不是一般人所能涉及的,那些私自授艺者,揭露秘密者,不是被当成了叛徒就是被当成了敌人。 很不能理解,变脸艺术为什么要变成现在这样?过去手艺行有句话,叫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应的是在相对封闭落后的时代,能够掌握一门手艺或者技术,便可安身立命,养活一家老小,甚至荫及后世子孙。受此影响,不但不会轻易收徒,甚至在家族内部也是“传子不传女”,而那些收下的徒弟与师傅之间,也有着文化和身体的全部依附关系。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太落伍了,早应该抛入历史的角落里。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一门传统艺术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面的竞争。拿变脸艺术来说,对于今天的文化市场来说,早已经不是非此不可,观众有着太多的选择权,有着太多的其他艺术选择。这一语境下,如果一项艺术依然把自己置于“神坛”之上,必然曲高和寡,导致自己失去观众,失去市场。 遑论很多传统艺术不是因其自身富有魅力,被置于“神坛”之上,而是从业者敝帚自珍,根本看不清形势,自己把自己置于“神坛”上。川剧表演艺术难道不是如此吗?在当前的文化市场上,这门艺术到底有多少吸引力?任何一门艺术,想要拥有更广泛的市场,都必须拆掉围墙,在让更多人接触中培养粉丝。对于专业演员来说,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技高一筹,而不是人为设置艺术门槛。 艺术从来就不是在保护中成长的,传统艺术也是如此。拿京剧来说,这几年之所以呈现复兴之势,与京剧本身打开大门不无关系。如果京剧艺术也把自己装进“四合院”,根本不允许别人碰,一旦票友“唱砸了”就上升到“腐蚀”高度去指责,最终只剩下几个人玩,这项艺术肯定也没有什么前途,只能变成自娱自乐。现在大家对于变脸艺术还有兴趣,这其实是好事,利用公众的兴趣,培养更多爱好者,只会有利于这门艺术的更好推广。 弘扬传统艺术也需要互联网思维,不走下神坛的变脸艺术没前途。回头来看,当初把川剧变脸列为国家二级机密,于几个从业者来说,可能是好事,毕竟减少了竞争。但于这门艺术来说,却可能是坏事,因其关上了大门,阻止了大众的关注和参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