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让座只是柔性规范

2017-07-06 07:43:47 杨朝清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7月5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由让座问题引发的争议层出不穷。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当可以不让座的想法遭遇“年轻人必须让座”的想法,自然会“一摩擦就起火”。急剧的社会变迁,让一些传统的规则、伦理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号召力与约束力,而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实现重塑与更新。让座困境说到底,是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

中国正经历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变迁,保障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逐渐从人情、道德、伦理转向了规则、契约。“年轻人应该让座”没有实现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统一,同时也自动屏蔽了一些年轻人的诉求,难以对人们形成强烈的、普遍的、持久的行为感召力与约束力。

在台湾的公交车上设有“博爱座”,这并不是某一特定人群的专属座位,而是“人人可坐,但请记得让给需要的人”。如果年轻人有不易被他人察觉的隐疾或者身体不舒服时,老年人也没有资格要求年轻人让座;即使坐在“博爱座”上,年轻人也有说“不”的权利。通常双方都会通过协商友善解决。

其实,让座并非强制性的法律义务,而是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在供不应求的格局下,座位应该让给那些更有需要的人。如果年轻人患有隐疾或者身体不舒服,可以拒绝让座。毕竟,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座位并不理所当然地属于哪一类群体,而是面向所有有需要的乘客。所以,让座不能依靠“道德捆绑”,而应该相互体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