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落实高温津贴须完善法制

2017-07-18 09:24:15 张智全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只有完善法律制度,以法律的名义将高温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劳动者手中,才能形成尊重劳动者并保护他们合法权利的法治氛围。】

7月12日入伏以来,全国多地陷入持续“蒸烤模式”,南北方大范围地区最高气温达35℃以上。近期,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防暑降温措施应对,尤其要求高温津贴要发放到位。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在政策落实上还不到位,有一些户外劳动者表示并未拿到高温津贴,有的地方高温津贴标准多年不变(7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高温津贴不仅是关乎“体面劳动”的福利问题,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劳动权利。在越来越注重劳动保障的法治社会里,让高温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职工手中,理应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

现实中不少地方高温津贴遭遇落地难的尴尬,究其缘由,在笔者看来既简单又复杂。说其简单,无非是用人单位为降低成本,置政策法律的规定于不顾;说其复杂,这既有职工维权意识尚待觉醒的因素,又有法律制度方面的“真空”。

关于高温津贴的法律规范,1995年起施行的劳动法只是在第56条中原则性地规定,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至于职工究竟该怎样维权,却没有具体规定。如此语焉不详的表述,在实践中根本不具有执行力。尽管2012年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作出规定,在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监管问责方面的规定过于模糊,让不少用人单位有了刻意规避的可乘之机,以致高温津贴在很多时候变异为一碗绿豆汤、一块西瓜或一条毛巾,职工权益的保障和依法维权某种程度上成为空谈。

从这种意义上说,要防止高温津贴沦为徒有虚名的摆设,首先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因为没有完善法律制度的规范、约束和保障,再好的政策都可能沦为一纸空文。故此,面对不少地方职工高温津贴已经沦为“纸上权益”的严峻现实,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以此弥补劳动保障人文关怀的不足,从而以法律的名义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就有了更为现实的紧迫性。

鉴于不少地方高温津贴难以落地的客观现状,笔者认为,在立法提速如有困难的情况下,不妨按照“先简后繁”的思路,解决职工维权的现实困境。比如,立法部门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保障职工高温津贴足额发放的单行规定;各地亦可以通过行政行为,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比如强制要求将职工高温津贴的保障写入劳动合同,或推出一些可供操作的职工维权具体措施,或把职工高温津贴的保障纳入劳动监察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依法严肃问责等,从而为立法的提速奠定好基础。

一言以蔽之,完善高温津贴保障是一个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只有完善法律制度,以法律的名义将高温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劳动者手中,才能形成尊重劳动者并保护他们合法权利的法治氛围。如此,职工高温津贴沦为“纸上权益”的“病灶”才可能得到有效清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