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住房“购租并举”是大势所趋

2017-08-02 18:06:15 丁建庭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去库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如果说去年去库存以各地放松购房限制政策为主,那么今年下半年以来则明确释放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政策导向。7月4日,上海打响租赁卖地“第一枪”:要拿地,只准租,不准卖;17日,广州出台“租赁16条”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其中保障“购租同权”引发关注;20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在人口净流入、住房租赁需求旺盛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倘若再放到中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框架中考量,不难发现“购租并举”是大势所趋,是改革主攻方向。

从“重购轻租”到“购租并举”,意味着住房制度将迎来根本性转变。尽管可以列举一些国家住房租赁市场何其发达,也可以从数据上佐证国外民众租房意愿之高,但想要说服和改变中国人的住房思想,绝非易事。原因不难理解,从权利层面来看,租住的房子不是自己的,无论是使用还是装修,都会受到种种约束,租客很难做到随心自由使用;从心理层面来看,购买的房子是个人重要的固定财产,放在20多年房地产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判断,购房具有重要的财产保值作用,而租房难以满足公众这一心理期许;从体验层面来看,租房市场相对还不完善,房东地位相对强势,随意提价、押金说扣就扣、“一言不合”就毁约等乱象并不罕见,许多租客难以在租房中获得家的归属感。可见,“购租并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需要在政策、市场、心理上打消公众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我国流动人口达2.45亿,每年新就业的大学生700万左右。这说明中国住房租赁需求极为旺盛,但“购租并举”不仅要解决这部分人的短期住房需要,更要在长期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外来务工者将租赁住房作为主要选择,而不只是过渡性选择。目前,中央已经在政策层面作出了顶层设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住建部等国家部委也制定了相应办法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正在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意在培育一个健康发展、能够保障租房者正当权益、杜绝房东不合理乃至霸道行径的住房租赁市场。这是让公众安心租房的首要条件。相对而言,这还是简单的,更难的是让公众在心理上完全接受,心甘情愿选择租房。

“购租并举”要闯过心理关,就要对准公众最看重的地方发力。目前来看,毫无疑问指向了“购租同权”。从字面意思上看,同权意味着购房者和租房者具有完全相同的权利,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上。假使真能做到这一点,相信许多人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转向租赁市场,而不是用一辈子供一套房。可以说,“购租同权”就是确保“购租并举”顺利实施的“牛鼻子”。不过,现实来看,由于公共服务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平衡,“购租同权”真正落地并不容易。这正代表了中国社会复杂性的一面,许多社会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投射到了住房问题上。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仍要坚持“购租同权”的大方向,努力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化。但与此同时,也要防止“购租同权”反向引导更多人购房出租、捂房而食“同权”之利。

长期来看,无论是“购租并举”还是“购租同权”都是发展大势。不过,这需要一个健康培育和普及推广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期待广州等12个试点城市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