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是一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这位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这么优秀的孩子,当然是父母的骄傲。但是,小侄子竟吐槽自己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十岁小侄子”火了,家长们炸了锅。一个对自己家庭分析得一针见血,对人生道路规划得极其清楚的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童真和感性,让不少网友觉得“冷汗直冒”。 这样一个未经证实的网络热帖不排除伪造的可能,但为什么这样一个帖子可以引爆舆论热点,因为在字里行间确实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现状,戳中了现实教育的痛点。 从客观层面来讲,这个孩子的想法没有一处错误,甚至比许多大人更深思熟虑和自律:学英语是为了以后能出国留学;学围棋是为了锻炼自己大脑;锻炼身体是为了让身高突破家庭基因的束缚。这位网友10岁的侄子知道光靠聪明还不够,要从体能到思维上都彻底蜕变,他已经认清当下教育的本质了。这样一位看似逻辑正确,思想成熟的孩子,不能不说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哀。 孩子会清晰映照出成人世界的问题,很多家庭普遍存在一种逻辑:让孩子接受好教育,找份好工作,稳固现有的小资状态,或者改变人生进而改变家庭的处境。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心智的提升。如果把所有精力资源都投入到“教育军备竞赛”中,那么毫无疑问,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谁也不可能是人生的赢家。小到一个健全的家庭,大到一个健全的社会,如果惟阶层论,惟功利论,为名利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候,价值观必然会扭曲。这个孩子内心充斥着出身论、阶层论留下的各种后遗症,而孩子的功利心何尝不是大人的映射?没有了基本的人伦道德,没有了家庭情感的羁绊牵挂,没有健全的人格,再优秀也只是成才不成人。 当我们集体陷入为孩子的未来焦虑时,当全民都在吐槽教育现状时,我们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被这个时代裹挟着前进,家长在集体焦虑中往往忘记了教育的本质。家长的焦虑产生于教育,但根本上是社会因素所致。 但或许,这种社会集体情绪可以是变革的动力。群众情绪是一种要求改造社会的自发性,蕴含着强大的创造力,但也往往具有盲目性和破坏性;善于引导这种自发性并使之成为自觉性,它就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否则就有可能对社会发展带来破坏。 重要的是,问题存在之后,我们有没有回顾和反思,有没有尝试修复和改善。当焦虑情绪蔓延开来,我们更应警惕这种实用主义至上的教育,对于家庭来说,首先是爱的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教育好的家庭,父母会把爱和信任给孩子,孩子会把爱和信任给父母。一个教育不好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情感的空虚,心理的失落。他们会把这种不满和失落带给他人,带给社会。好的教育改变一个人的状态,而更好的教育是让人超越阶层,看到比地位、财富、受人尊敬等更重要的东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