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塞罕坝精神”留住绿水青山
2017-09-12 15:38: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30日会见了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报告团成员和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表示亲切问候,对学习宣传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提出要求。(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早在辽金时期,康熙年间,这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皇家猎苑。然而,在历经一段战火与掠夺采伐的黑暗历史后,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55年前,369名塞罕坝林场的创业者眼前就是这样一幅黄沙避日的荒凉景象。面对困难,两代营林人不仅没有畏难和退缩,反而选择迎难而上。他们耗尽青春,穷尽智慧,挥汗洒泪,55年间共计营林造林112万亩,栽植苗木5亿株,浇灌出了如今令人羡煞的“绿色明珠”,让塞罕坝林场再次恢复往日荣光。 从悠悠绿草到参天大树,从荒原沙地到人工林海。历经55载岁月脱变,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枝繁叶茂,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这与当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林场,可谓是天壤之别。塞罕坝林场不仅是人工营林造林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和标杆。 传承塞罕坝精神,要抱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境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若无两代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战,就没有塞罕坝林场如今的“绿色神话”。近几十年来,一些地区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严重损坏了各地自然环境。破坏容易,治理却很难。较之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更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当下,放眼长远,转变粗放生产,拒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有咬定青山的勇气和毅力;要真抓实干,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实、落小、落细。 毋庸置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方经济发展要把目光放长远,枉顾环境污染的粗放发展,终将得不偿失。反之,守住绿水青山,终能筑巢引凤,换来金山银山。俗语有言:“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途遥远”。绿色发展之路无疑是通往光明的正确方向,“道阻且长”又何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