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校园贷”变种值得警惕

2017-09-14 08:09:41 丁恒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假意招聘学生兼职,实则利用学生办理网络贷款。近日,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因涉嫌坑骗246名大学生办理贷款,涉案金额高达300余万元,被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9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各大高校新生陆续入学,“校园贷”话题再次引发关注。近年来,“校园贷”一直风波不断,社会影响恶劣。因此,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可是,一些隐性的“校园贷”依然存在,且还出现了“校园贷”新变种,虽然看上去都挺美,却暗藏“杀机”,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警惕。

报道中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就是打着招聘学生兼职的旗号,吸引大学生应聘,进而引导他们办理网络贷款。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最终因涉嫌诈骗罪被批捕了,一条诈骗犯罪利益链条也随之被瓦解,似乎事情到这里也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并非如此,面对“校园贷”禁而不止的尴尬现状,面对骗子花样翻新的诈骗伎俩,只是一个骗子被绳之以法,意义不大,关键在于如何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远离“校园贷”的伤害。

校园贷之所以能在大学找到繁衍的土壤,业内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的确,低利息、高额度、无抵押、到账快,这些极具诱惑性的字眼让有的学生眼热心动,但面对“校园贷”变成“校园害”的惨痛教训,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保持清醒头脑,提高风险意识,更需要进行反思: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

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是,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已达到18岁的法定年龄,但由于金融财务知识的缺乏和风险识别能力的薄弱,他们很容易掉进他人预先挖好的“陷阱”。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才能,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

虽然说“校园贷”业务已经被叫停,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一些“校园贷”平台改头换面或者以打政策擦边球的方式,继续盘踞在校园内,顶着政策压力继续开展业务,这需要监管部门重点关注,重点监控,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真正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避免更多的大学生误入歧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