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口水战”消退后该专业力量登场了

2017-09-30 07:01:52 常武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据新华社报道,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外卖平台APP最近相继在下单确认页添加了“无需餐具”备注选项,消费者在百度外卖页面中也可以选择“0套餐具”,小小的环保举措,引发社会各界对外卖环保、健康的持续思考。几家主要外卖平台还制定了中长期环保计划,包括免费向商家提供环保餐具试用并统一对接优质环保餐具供应商,制定外卖行业环保自律公约等。

几大外卖平台同时向消费者推出“无需餐具”“0套餐具”选项,是对近段时间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外卖垃圾问题作出的回应。9月17日,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网文被广为转发,文章援引有关数据并进行计算,称“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25分钟……每一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外卖行业如果继续大量使用一次性餐盒餐具和塑料袋,将毁掉中国下一代人的生存环境和未来,云云。

这篇文章运用令人咋舌的数据和变魔术一样的逻辑,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即将被外卖行业“毁掉”的未来生活的惨状,文章轻松收获了数十万点击量和阅读量,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外卖行业利弊是非的争论。有人怀疑该文有不一般的“背景”,称其之所以要采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之类吓死人的说法,目的就是要制造“外卖是加剧塑料垃圾污染的元凶”的舆论恐慌,最终是要毁掉外卖行业的未来。无论是文章指控外卖行业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还是反驳者指控该文是要毁掉外卖行业的未来,双方都陷入了感情大于理性、不管事实先论是非的“口水战”,无助于客观认识和认真解决问题。

“口水战”消退之后,就是专业力量登场之时。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绿色环保外卖联盟日前在京举办“外卖环保大家谈——互联网外卖行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就提高外卖餐盒包装环保水平、促进外卖垃圾减量等问题进行探讨,美团外卖联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会上宣布设立“青山基金”,这是餐饮外卖行业首个绿色环保公益专项基金。多位与会专家认为,要对外卖垃圾进行有效治理,首先需要对外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而不能仅凭一些大而化之的数据,提出一些看似正确实则含混不清的解决办法。

“口水战”的主要目的是宣泄情绪,逞一时口舌之快,发起者追求的是吸引眼球、耸人听闻,而并不在乎最终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专业力量登场参与治理外卖垃圾,主要的武器是理性的态度和专业的手段,包括对大数据的运用,专业力量强调一定要进行全面、精准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而不是随便看到一堆“生猛”数字就拿来说事。比如《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一文披露的几组数据,就受到了专业人员的质疑,其中“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就完全经不起推敲,因为该文援引的报告中说的是“预计2020年外卖用户渗透率达到80%,用户规模达到6亿”,且不说预计到2020年才有6亿外卖用户,就算现在外卖用户就达到了6亿,也统计不出“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的结果来。

专业力量参与环保治理,首先是要对通过专业手段发现的事实负责,对从专业角度提出的治理意见及其结果负责,哪怕这些事实、意见和可能产生的结果,与人们既有的认识大相径庭。比如有专业研究报告认为,虽然纸袋比塑料袋更容易降解,但造纸造成的污染却比生产塑料高得多,所以用纸袋和用塑料袋到底哪个更环保,目前尚不能有完全确定的结论。

专业力量参与环保治理,其次是要把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融入环保治理的每一个环节,在治理外卖垃圾的问题上,就是要推动网络外卖平台、餐饮企业、行业组织(绿色环保外卖联盟等)、环保公益基金(“青山基金”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消费者形成合力,构建和完善“以数据为基础、以标准为路径、以政策为激励、以责任为保障”的社会共治体系。在此过程中,外卖平台要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专业技术和行业自律有效减少外卖包装垃圾,为降低和遏制外卖污染尽最大努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