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qi,今天我zhuang shang一位弟弟……”日前,深圳一名七岁小学生骑单车撞倒三岁娃娃,因沟通不畅未作处理各自回家,当小学生妈妈下班知晓后,让他手写六份夹杂着拼音的道歉书,在全小区张贴寻找被撞的孩子,最终成功找到并登门道歉。这封致歉信在贴出后,被网友点赞无数。 小孩之间发生矛盾,或因为不小心惹到麻烦,这可能是为人父母经常遇到的事情。但处理方式却可能大相径庭。有的父母可能会当成小事,以“孩子还小”之名小事化了即可;有的家长“护子心切”,可能忽视原则是非,把原本再小不过的事情升级为大人之间的矛盾。相较而言,这次新闻中的妈妈的选择,堪称是一次完美的示范。 在要求儿子写完道歉信后,这位妈妈还进行了补充,文中她一再表示抱歉,称发生这样的事是自己教育的疏忽,提出如果被撞的宝宝需要去医院检查和治疗都会负责,并在文末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孩子知道对错,明白犯错要承担责任。”这种做法实际上传递出两种价值示范:一、不因为是孩子犯错了就可以放弃“认错”原则;二、不推卸自己作为父母的教育责任。现实中,能够真正做好这两点的,估计还真不多。 这首先是一种家教的示范。孩子犯错了,让他写道歉信,并带着孩子登门承担责任,这是在事件处理上的负责,同时借由一次意外事件,这位妈妈完成了对自己孩子的责任教育。我们都说孩子是在犯错中成长的,其实只有在这种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积极承担责任的“犯错”中,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在这一点上,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是否恰当,其实是孩子是否能够在错误中成长的关键。 经由舆论关注,这起“小事件”其实也发挥了公共教育之效,当令所有家长有所学习和触动。一方面,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非常重要。现实中,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非常高的期待,但父母的“示范”却多被忽视,教育孩子的“道理”,放在自己身上却往往做不到;另一方面,孩子犯错,不能想当然地拿着“毕竟是孩子”来作辩护,可以没有惩罚,但明确是非、承担责任却是必需的。 在当前的公共舆论中,有不少因为孩子的“小事”而最终引发舆论关注的“大事”,其中绝大多数都与为人父母和成年人的不当处理有关,相较而言,这次拼音道歉信事件的处理,无疑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孩子越来越多地进入公共场所的今天,父母对孩子的家教,包括规则教育、情商教育以及父母自身的教育能力,实际上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消除不必要摩擦和沟通成本的重要一环。 这起事件最终获得被撞小孩父母的原谅,双方“皆大欢喜”,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