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网约车细则当成为“必选动作”
2017-11-15 09:12: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从狂欢到期待,从寒流到转机……这一年,中国网约车的命运微妙而玄乎。 2016年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我国随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网约车合法性的国家。如今,这项网约车新政实施已满“周岁”,不过,相比破局之初,现在的点赞声却并不强烈。值得注意的是:执行尚不满一年,泉州、兰州两市已经对自家的网约车属地管理规定“动刀”了。(11月12日法制日报、11月10日中国经济导报) 网约车不是神仙大罗,亦非洪水猛兽。在分享经济和传统出租车改革的风口,按理来说,它应该有着“前途不可限量”的命运。遗憾的是,属地管理模式之下,地方版网约车新政大多落入了公共治理领域“一管就过、一过就死”的魔咒。 在市民眼里,这一年大概是这样过来的:一方面,他们加深了对城市出租车供需层面的深度认知。比如相关数据显示,过去13年里,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出租车数量增幅极为有限,而人口规模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明显,其中北京、上海2013年出租车数量仅分别增加9%、4%,人口规模增加53%、49%,人均GDP分别增加289%、276%。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少,如果网约车再举步维艰,市民出行刚需如何从供给侧找到出口? 另一方面,网约车属地新政在不断遭遇法治逻辑的质疑。今年4月8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2016)》提出,一些地方细则不仅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更不符合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而在今年6月北京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多名专家指出,至少91个城市出台了网约车实施细则,却没有一家行政机关主动说明是否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有人钓鱼执法,有人直接叫停,网约车纵使野蛮而原始,过度打压的“吃相”也实在叫人恶心。 这一年来多,网约车似乎也是个“有故事的少年”——不过,有些问题是出租车领域的通病,而有些问题属于成长中的纠结。眼下,因一些地方的网约车管理细则在车辆、驾驶员、平台公司等准入条件的限制上涉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关专业人士为此投诉举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正在进行调查。这大概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地方规定也不能太任性,属地管理不等于自说自话;二是国务院提出的“包容审慎”成为行政共识,市场与民意终究仍须敬畏。 数字是最好的逻辑。滴滴出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6月的打车难度与2016年6月相比,北京增长12.4%,上海增长17.7%,广州增长13.2%,深圳增长22.5%;难度减少的城市中,成都减少1.8%,三亚减少1.0%。把这些数据和网约车属地新政结合起来“阅读理解”,只怕是应了那句流行的网络语——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好在泉州、兰州两地已经在细则上悄然转身。这种转身,虽有点痛苦、还有点羞涩,却好过死不改悔。一言蔽之,行政决策之理性,恐怕不在于“冷酷到底”,而在于因时因地制宜。于此而言,重新审视网约车细则当成为地方行政部门的“必选动作”,而这种顺理成章的“修订潮”,亦是精准回应了十九大报告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