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能以检查次数的多少来体现,扶贫考核也不能只是从材料到材料、从会议到会议。若绕过扶贫对象来谈扶贫效果,任何检查、评比,都难免失真而沦为虚功。对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越大,越要警惕检查评比的泛滥和形式主义的应对。】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今年9月启动全区脱贫攻坚交叉检查工作,各旗县抽出20人左右的检查组,对贫困旗县进行交叉检查。在半年时间内,一个旗除了要接受两次全区“大检”,还要接受专项审计、巡视、盟市抽查三次“小检”。有关专家认为,评比次数过于频繁、操作与实际脱节、问责压力过大,让扶贫检查在基层走了形、变了味。 扶贫攻坚阶段,一个地区的扶贫效果、进展到底怎样,适当的检查、评比,当然有必要。像内蒙古各旗县那样开展扶贫交叉检查,其初衷也不难理解,即希望通过交叉检查的方式形成监督、制衡的效果,以确保评比、检查结果的真实性。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的扶贫交叉检查走了形、变了味,变成了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上述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督和裁定,一些地方的交叉检查要么变成互相拆台,要么成了互相“买账”的游戏,都令检查结果失真,从而违背了该检查机制的初衷;另一个是,检查过多且浮于表面。不难想象,半年时间内,一个地区就要接受两次大检、三次小检,如此频繁的检查,想不影响到正常扶贫工作的开展都难,甚至检查本身就变成了目的,而非手段。而检查的内容,也多是以表格、展板等材料形式来体现,其水分可想而知。 精准扶贫既是指精准识别、帮扶贫困户,更是指在扶贫的过程中要实现精确管理,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告别虚功和形式主义。在扶贫攻坚阶段,加强扶贫考核和检查,出发点上并无问题,但一旦这种考核变成了对表格、展板、材料的“考核”,令地方不得不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应付表面化、形式化的考核上,就难免变成以形式主义的方式来防止形式主义,最终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更应当警惕的是,这种过度的、流于形式的评比检查,本身也是在消解扶贫的效用。据报道,一些地方无论搞哪种“迎检”,都要做展板、拉横幅、准备各种材料和办公用品,有的还要对检查人员好吃好住好招待。在内蒙古的一个旗,仅上次为迎接另一个旗县来交叉检查,花在培训、差旅费、接待方面就共计20万元,这笔钱至少够给20个贫困户每家买头牛了。由此可看出,类似的过度检查,不仅未能起到应有的监督、考核作用,反倒成了扶贫工作的一个负担,贫困县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这样的交叉检查本身,又会耗费多少扶贫心血? 今年7月,为解决扶贫领域依然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制止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通知明确强调,督查巡查和考核评估应增加对脱贫质量的核查,减少对纸制档案材料的检查,严禁为迎接视察检查制作高档大型展板、作战图、画册等。对照此要求,该贫困旗县的做法显然是在背道而驰。上级政府三令五申要杜绝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却依然五行我素,这也表明,在相关要求的落实过程中,也有必要“回头看”,同时扩大社会监督,让形式主义做法及时得以追责、纠偏。 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能以检查次数的多少来体现,扶贫考核也不能只是从材料到材料、从会议到会议。在今天,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要想获得一手的扶贫资料和效果,其实并非难事。关键还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即扶贫的效果怎样、到底是谁说了算、谁最有发言权等等。若绕过扶贫对象来谈扶贫效果,任何检查、评比,都难免失真而沦为虚功。对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越大,越要警惕检查评比的泛滥和形式主义的应对。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