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大力引进人才重在改善环境

2017-12-18 08:27:54 谭浩俊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落户降门槛、买房有补贴……今年以来,部分二、三线城市纷纷出台引才新政,除了继续向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伸出“橄榄枝”,还大规模引进高校毕业生。一时间硝烟弥漫,被舆论称为“抢才大战”。

媒体报道的这一现象,大有让人产生八十年代“科学的春天”来临的感受。地方政府如此重视人才的引进,毫无疑问将给人才带来巨大的施展才能空间,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振兴等做出巨大贡献。

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形势又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人才确实已经成为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谁抓住了人才这根弦,谁就能弹出美妙的音乐。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凡是重视人才、关心人才、使用人才的地方,都在每一轮的发展中居于有利位置,也成为了人才聚集区,形成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聚集人才越来越多的良性格局。

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才能让人才真正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除了大力引进人才之外,使用人才,为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可能比引进人才更为重要。

近年来各地在引进人才方面,力度不小、魄力也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每年都到高校和研究院所引进大批人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人才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发挥作用。很多被用各种政策引进的人才,要么“飞”到了其他地方,要么碌碌无为,人才引进俨然变成了一些政府的形象工程,而不是创新工程、基础工程。尤其是那些被人为挂上钩的院士、专家们,除了参加地方的一两次会议、让地方作为宣传的工具之外,对地方也没有任何的贡献和作用。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能不对地方引进人才的问题产生担忧。尤其是一些高校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大的地区,驻地高校的毕业生都没有能力留下,留下的比例极低,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其他地方的高校去招聘人才,本身就让人难以理解。这些地方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基本成为了一、二线城市的免费培训基地,或者是人才的跳板。看似每年都引进大量人才,两三年后能够留下的人才比例极低极低。那么,这样的人才引进,除了效应之外,还有多大的作用呢?

地方重视人才引进是必须的,但关键在于,要营造出人才发挥作用与才能的良好环境,要让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能够成为一个个的示范。很显然,在很多利用一切手段引进人才的地方,只把眼睛盯住“引”,而不重视如何“用”,人才使用的环境极差,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引进人才,真正是劳民伤财。不仅如此,还损坏了地方的名声,让那些原本愿意来地方发展的人才也望而却步。

人才引进,最重要的还是要靠环境营造,靠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而不是政策。政策只能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味地抬高政策的杠杆,最终会让人才变成形象工程。显然,这是不符合人才引进的目标和要求的。真正的人才,不会把给什么政策放在第一位,而会看能不能发挥作用。为什么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远大于其他城市,原因就在于能够给予人才机会和挑战。没有机会,谁愿意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奋斗的目标。所以,地方如果真的重视人才,不妨先从环境改善入手,从人才使用入手,多提供一些能够吸引人才的成功案例。环境改善好了,则是永久的吸引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