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筹款信息的小失实都是致命伤
2017-12-25 09:46: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你参加过朋友圈传播的公益筹款活动“同一天出生的你”吗?网友可以在活动页面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儿童,为其捐赠一元钱。但很快有人发现,有同一儿童出现在不同的生日页面,还有儿童出生在不存在的2009年2月29日等等。面对质疑,活动发起方之一的零分贝公司解释称,该活动页面系提前泄露,内容还在测试阶段,部分信息的核实工作没有完成。 活动方的说法或许是实情,但能有多少人相信呢?身边几个朋友都表示,最近就算再看到这项活动的推广链接,反正是不会捐了。一元钱虽少,却也不想捐给不信任的活动。可以说,“同一天出生的你”尚处测试阶段,公信力已经打了大大的折扣。 真不能怪咱们较真、信任易碎。现在人们对公益活动的公信力要求很高,几乎可以用“信用洁癖”来形容,这不仅因为公益事业的生命就在于公众的信任,更因为此前相关负面新闻的影响仍未消弭,人们对各种公益筹款活动的信任水平“默认”比较低。尽管近年来公益事业借由社交网络蓬勃发展,网友也很乐于献爱心,但公益事业的公信力其实仍处在积累重建的过程中,容不得半点掺假,一个小小失实哪怕真是由工作失误造成的,都可能是项目的致命伤。 人们这种“公益信用洁癖”,不仅关注各个项目是否对具体情况进行了如实传达,还关注相关单位的工作态度、能力和“人品”,因为公益善款流动及使用的效率是由活动方决定的。咱给某项目捐了款,固然能从活动方得到一些信息反馈,但由于信息渠道的垄断特征,实际上仍经常处于“盲捐”状态,即一切委托给活动方,所以人们只能从活动方的种种表现中去判断这个项目靠不靠谱。拿“同一天出生的你”来说,即便种种内容失实并非因为造假,但活动方做工作这般不严谨,信息还未核实、页面尚在测试就泄露出去,怎么让人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好后续工作,及时无误地把善款交给受助人呢? 出于同样的理由,公益项目相关单位的“人品”也非常重要。腾讯公益发起“99公益日”用配捐形式帮公益项目的资金加码,连续两年发生了一些公益项目“骗捐”的现象。尽管有组织辩称“骗捐”是为了争取更多资金做好事,但事实证明得不到任何人同情,法律也不会买账。 可见做公益必须得精益求精务求严谨,不能在内容核实、工作流程等方面留下纰漏。说实话“同一天出生的你”的策划很不错,让网友能因“同月同日生”而拉近与受助儿童的心理距离,捐一元又不难;可是这个好策划却被信息失实给连累了。对于公益筹款活动可以这么看:公信力是1,创意和推广方案是0,失去了公信力这个基础,其他的再出彩,也犹如拳打棉花——有劲儿使不上。这对其他公益项目来说,无疑是个前车之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