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打击非法猎杀贩卖行为的同时,更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传统艺术的改良升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寻求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最佳契合点。】 根据国办有关通知,我国于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商业性象牙加工销售活动。日前,国家林业局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对有关象牙加工单位和销售场所按照截止期限进行自查,并将会同公安、海关、工商、林业等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见1月1日《人民日报》)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中美承诺在各自国家严禁象牙商业贸易。2016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宣布,在2017年12月31日前将分两批次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如今我国如约践诺,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禁止象牙交易,具有里程碑意义。象牙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的物种之一,当前大象种群数量正以每年8%的速度减少,作为象牙消费第一大国,中国对象牙买卖说不,意味着象牙消费需求的显著减少,为疯狂的盗猎现象釜底抽薪,有助于象群得到更好的保护。 全面禁止象牙买卖,需要很大的决心和魄力。在我国,象牙制品一直被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由此催生出的牙雕艺术,更是和玉雕、珐琅、雕漆并称为传统工艺美术“四大名旦”。2006年,象牙雕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于此,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在打击象牙走私和非法交易的同时,允许企业在获得国家林业局审批后合法加工销售象牙。 不过,实践证明,合法的象牙贸易并不能遏制非法贸易,反而给了后者浑水摸鱼的机会。根据规定,所有50克以上的象牙制品是“一证一卖”,但有的商家“一证多卖”,甚至是无证买卖。合法与非法的象牙并存流通,既给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管带来困难,也给消费者造成“象牙是允许买卖”的错觉。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彻底关闭象牙市场,是终结盗猎、保护大象最有效和长远的解决方案。传承牙雕艺术,不能成为纵容象牙交易的理由和借口,而其实近年来不少牙雕艺人已开始尝试用牛骨等替代材料。 文化传承,本身就是个批判吸收、去伪存真的过程。用现代环保理念去审视,一些过去我们引以为荣的文化艺术或许存在有待改良的地方。比如,“点翠”是我国古老首饰的制作工艺,用翠鸟的蓝色羽毛点缀金饰,精美绝伦,如今仍有人在网上兜售翠鸟尸体。对此,有关部门在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猎杀贩卖行为的同时,更要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传统艺术的改良升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寻求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最佳契合点。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