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中药饮片也是“不怕开水烫”?
2018-01-17 08:20: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共发布46次药品不合格信息,涉及5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超千批次药品。记者近日梳理发现,其中近半数为中药饮片类不合格信息,占比为65.98%。 在药品抽检不合格名单中,不乏知名企业。国药控股上榜18次,云南白药上榜3次,康美药业、哈药集团等知名药品生产企业也在2017年登上质量黑榜。 屡上黑榜,屡教不改。在2017年食药监总局的所有检查中,中药饮品竟占据了黑名单的半壁江山还要强,这任性的“暴脾气”,谁能想到竟还多出自百年老字号药企。 中药饮片上的问题,其实早就路人皆知:有染色增重的,有注水掺杂的,有炮制假货的……这些勾当,跟路边摊或小作坊的所谓“黑窝点”,并没有什么两样。但问题是,端掉一个小作坊容易,撼动一家老字号何其艰难?屡上黑榜的这些常客们,罚过几毛钱、惊吓过几成市场、流失过几个消费者呢?这些问题,才是“屡字诀”的关键。 新时代的养生保健是刚需,这个道理连凉茶都玩得很“666”。在抗生素等滥用越发引起公众警惕的今天,作为国粹的中医药自然平添几分妩媚。《2017年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中药饮片平均增速达到26.25%,领先行业增长。就拿两登质量黑榜的康美药业中药饮片业务来说,2017年上半年收入增长35.81%,达27亿元。 好药不愁卖,坏药也有市场,这就奇了怪了。当然,患者又不是孙悟空,信息不对称之下,选择信任“大品牌必有大担当”的常识逻辑,恐怕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了。生病吃药,到底不像小孩子买糖,忍得住憋得住吗? 怕就怕无良药企也深谙这个道理,怕就怕问题饮片当真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这个担心,当然不算杞人忧天。2017年6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6年度药品检查报告》,在药品GMP飞行检查中,中药和生化药品发现的问题较多。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共收回172张GMP证书。其中涉及中药饮片的有81张,占比高达47.6%。在中医药本就需要祛魅祛除成见的当下,在世卫组织刚把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修订的国际疾病分类代码体系(ICD-11)的时候——如果这些大牌中药饮片在质量上继续“放飞自我”,真不怕涸泽而渔后连咸鱼都没得吃了? 老字号中药饮片常在黑榜间游走,却始终能做到“片叶不沾身”,其间的真功夫,倒不是百炼成钢,不过是责罚绵柔罢了。如果上一次黑榜就祭出天价罚单,乃至于以累计数次而“退市”处理,还有几家老字号有不当回事的勇气呢?有人说,中药材成本暴涨是质量问题的罪魁祸首。问题是,除了弄虚作假,就不能合理合法涨价分摊?药品安全,人命关天。中药饮片虽不至于立马吃死人,但其间的质量悬疑若是继续拖延成“历史遗留问题”,消费者与市场固然要被玩坏了,这些高高在上的老字号还会永远盆满钵满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