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打造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8-02-05 07:59:57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棋局不止于农村,在城乡关系总体格局中,乡村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深刻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农村不再是单纯接受反哺的对象,也不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被动跟随者,而应当成为城乡发展中的平等主体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昨天发布。《意见》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重要论述,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部署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突飞猛进,乡村衰落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本轮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乡村青壮年人口的迁移最为突出,目前我国乡村人口为6亿左右,这些留守人口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农村老龄化、兼业化、空心化严重,不少乡村不复往昔的热闹景象,这也令不少返乡探亲者感叹“农村凋敝”。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追赶的后劲不足,对于这种不利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和逆转,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形成巨大的负面冲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也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从中央到地方,将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伴随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的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也将不断得到释放。随着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投身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持续深入展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将得到全面完善。

从更宏观的视角观察,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棋局不止于农村。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系列方针政策,既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做出了适时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在我国城乡关系总体格局中,乡村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深刻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农村不再是单纯接受反哺的对象,也不能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被动跟随者,而应当成为城乡发展中的平等主体之一,并正在成为着力培育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鼓励资本、技术、人才大量涌入广阔的热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持续向前推进,农村发展“短板”将得到有效弥补。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双轮驱动,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基本模式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拿出共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完成乡村振兴这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重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