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领域改革如火如荼展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些省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自觉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的功能,用文化浸润出更美的中国色彩。但也要看到,在我国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文化发展与权益享有不平衡、文化硬件与软件建设不匹配、文化产品质量与数量不相称、文化对外传播仍有“语言”隔阂等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一定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文化种子播下去、让文化芽苗壮起来、促文化芳香飘散开,进一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普惠大众,把文化种子播下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保障充足的精神食粮供给,首先就要广“播种”,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既把文化资源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又把文化“种下来”。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式”文化产品,让其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扎根群众心中,真正产生效益。积极培养当地文化人才,鼓励他们带动身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让更多群众当主角,上台唱文化大戏。扶持发展群众性文化社团,充分发挥其根植于群众、离群众最近、影响群众最深的优势,让一个个群众性文化“小圈子”建构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生态,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受众、影响群众。 精耕细作,让文化芽苗壮起来。习近平同志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各地应充分挖掘、有效整合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优势资源,在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注入先进思想和创新元素,使其融合历史、融入时代,打造文化精品,形成文化品牌,让文化芽苗尽快生长成枝繁叶茂的文化大树。应多角度、多渠道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好宣传推介、建立保障机制、健全文艺作品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创作人才,推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化力作。运用“文化 ”发展理念,一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另一方面,将地方历史、人文特色融入文化产业发展,拉动文化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早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巧借东风,促文化芳香飘散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一带一路”建设打开了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为发展中华文化创造了契机。各地应巧借“一带一路”的“东风”,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芳香飘散开。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让作品更加血肉丰满、更加具有感召力,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