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只慰不问”是因为少了“共同语言”

2018-02-23 09:34:05 张楠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肩扛一袋米,手拎一桶油,献上慰问金……春节前,基层干部往往都要集中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这本是了解群众需求的好机会,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干部下去慰问时,只是为了与慰问对象拍个照,刷一刷亲民形象,连多拉几句家常都不愿。(2月22日 《半月谈》)

人到了,话没到,礼物到了,感情没到,只慰不问——进门之前连对方姓甚名谁都不知道,说的话里很难说有什么感情因素在——这走访慰问活动也就沾上了形式主义的气息,招致不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还要强拉着慰问对象摆拍一下,势必会引起群众的反感。

说到底,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因为彼此不亲,二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不亲是因为不熟,不熟是因为不常走动,不常走动就不了解,不了解就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彼此不在一个维度里,自然聊不到一块说不到一起,更不可能敞开心扉。所以,解决不亲和没有共同语言的问题,需要平时多去基层走一走,日常多与困难群众打打交道,熟络起来,亲热感自然也就有了,共同语言也就找到了。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困难群众沟通。沟通是有方法和技巧的,而技巧与方法都是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的。换句话说,对于进门之后如何问、问什么的问题,可以通过培训和对流程的标准化来解决。

掌握问的技巧和方法不是目的,问出有用的信息、了解群众真实的需求才是关键。所以,标准化流程和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既符合人际沟通的规律,又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在这一点上,可以多向现代管理科学借鉴、学习。

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亲人之间都会生疏,所以,最最重要的仍然是加强日常工作中与群众的联系,不要让群众觉得你总是高高在上,也不要总是觉得群众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群众心里的那杆称,根本不是摆拍几张亲民照片就可以压得平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