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新年俗为中国年增添新年味

2018-02-23 17:07:28 孙维国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从市场营销行为中诞生的电子红包走到第五年,给商家带来流量的同时,也逐渐扩展了功能,比如支付宝“集五福”、微信全面摇免单、看春晚抢手淘红包等新形式。大家也逐渐发现,“抢到多少红包”“薅到多少羊毛”已不再是关注的焦点,这些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年俗”似乎只是为了提醒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春节来了!(2月23日 福建日报)

集五福、抢红包,互联网织就的“新年俗”,不仅丰富了民众节日文化生活,也是与时俱进的年俗文化创新。从文化层面而言,新年俗的诞生,与其说是信息技术的力量,不如说是文化的力量。比如当下风靡农村的“乡村春晚”,这里面蕴含的情感凝聚力,就是附载于“乡村春晚”上的文化意蕴。这种文化附载,就是年俗文化的一种创新,更加契合现代人生活的方式。

由此而言,对于传统年俗正在遭受的消解和变异,无需进行忧虑性解读,相反,我们应该乐见广大民众在年俗上的创新精神。加快年俗文化创新,将不合时宜的旧年俗、陋习俗摒弃,继承、弘扬优秀年俗文化,不断创新新年俗。集五福、抢红包、看春晚、进影院看贺岁片成“新年俗”表明,民间年俗文化创新的巨大力量。

年俗文化创新,变的是切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年俗形式,不变的是亲情、乡情、家国情的年俗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应该鼓励民间年俗文化创新,让年俗文化百花齐放,为中国年增添新年味,注入新动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