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粤剧演出市场亮点频频:三年多来广受年轻人欢迎的“互联网+粤剧”《决战天策府》登上珠江红船,今年将至少上演10场;粤剧《花笺记》在南方剧院再度唯美上演,由广州粤剧团全力打造,两位粤剧艺术名家、梅花奖得主黎骏声与苏春梅领衔主演。 谈起粤剧,有的年轻观众将其视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听说过粤剧的大名,但从未真正进过剧场,也没有现场欣赏过粤剧。而《决战天策府》,恰恰就是一部年轻人捧起来的新编粤剧。剧本取材于人气网游、单场平均票价达到350元、全国平均上座率超七成……这些骄人成绩,与其创新特色密不可分。同样,《花笺记》的故事虽然已传承数百年,但将其改编为粤剧还是首次,其中有不少创新之处广受戏迷欢迎。两部粤剧受到热捧,充分说明只要大胆创新,传统文化一样可以在现代市场中大放光彩。挖掘好广州千年商都的文化魅力,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勇于创新,推动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做好文化创新,首先要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跟上时代,对接年轻观众的消费习惯。必须承认,包括粤剧在内的传统剧种,目前主流观众还是中老年人,市场上大部分主流剧目也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许老一辈观众仍然看得津津有味,但对扩大受众范围,尤其是吸引年轻观众进剧场是不够的,对粤剧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不利的。在这方面,《决战天策府》就做出了一个成功的创新范例。在年轻人扎堆的网站“知乎”上,《决战天策府》作为一部粤剧得到了不多见的热烈讨论和高度肯定——“在戏曲发展的十字路口,迈出了一步”“因为这部剧才关注起粤剧”。究其原因,正是这部剧将粤剧与年轻人喜欢的网游结合了起来,剧中演员的角色形象、武功招式都尽可能还原游戏本身元素。同时,演员中年纪最大的40岁出头,超过一半的演员是90后,主创人员则以80后、90后居多。正是一部“年轻”的粤剧,才能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做好文化创新,也不能抛弃传统文化的内核,否则便失去了灵魂。不少看过《决战天策府》的戏迷,都在观看时经历了从“这还是粤剧吗”的疑问到“这就是粤剧”的兴奋。在“知乎”上,最多赞同的回答中提到“内核是粤剧的魂,外壳是剑三(网游)的形”。文化创新,不是看什么热闹就加什么,更不是赶时髦的大杂烩,若是把文化传承和特色丢掉了,这样的“创新”就是“伪创新”,甚至是有害的“创新”。《决战天策府》的音乐还是主打传统的梆簧、南音、牌子;《花笺记》的粤剧改编,注重突出原著的文学性,让观众在粤剧表演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无论时代背景怎么变化,文艺创作打动人心的内核始终与人性、冲突、审美等元素有关。比如,早有文艺研究者总结出,从莎士比亚到好莱坞电影,故事模式无外乎复仇、爱情等有限几个“母题”。对粤剧、岭南画派、广东音乐等传统文化而言,岭南文化就是其“母题”,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与时俱进,但内核一定是扎根于广州的文化土壤中,才能在创新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辨识度。 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也是如此。通过大力推动创新,粤剧已展现出更丰富的时代特色,在年轻人中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粤剧走过的创新路,给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带来很多启示,其经验值得复制推广,其未来发展更值得我们期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