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信息供给不足,就会给一些“赚快钱”的人提供招摇撞骗的土壤。“天价高考志愿咨询”频发,呼唤的是正规渠道升级完善高考志愿咨询和指导服务。】 高考后,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让很多考生和家长犯了难,这也让“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服务火了起来。很多机构宣传大数据来自教育部、考试院,但被相关部门否认。一些普通高中老师和大学招生老师,也被包装成“资深”“顶级”专家,咨询一次标价数千到数万元。(见6月19日《新京报》) 填报高考志愿是个技术活,需要准确详实的信息作为参考。因此,提供相关指导并收取一定费用,合情合理。但“天价高考志愿咨询”则不正常,且大部分宣称的所谓专家、数据,都是炒作、虚假的,这无疑会对考生及家长的决策形成误导,损害考生权益,必须及时治理。 这一现象和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天价高考志愿咨询”之所以形成气候,卖点在于所谓的大数据分析,这实质上抓住了不少考生及家长过分相信大数据的情结和心理;此外,各类“天价高考志愿咨询”的忽悠现象,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市场监管部门有效的监督和处理,一定程度上给了作假作恶者更多底气。 此外,也与当前正规消息不足有直接关系。时下,不少与高考服务直接相关的部门机构,如学校、考试机构、招生机构等,在志愿填报、咨询指导方面普遍存在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缺乏必要深度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非正规渠道的高考填报志愿咨询服务,乃至一些高考志愿填报APP等满天飞,营销宣传信息也是铺天盖地,但正规的学校、考试院、高校等却没有提供必要的、足够的志愿咨询服务,即便有,在宣传力度等方面下的功夫也无法与非正规的相比。“一多一少”“一强一弱”之间,尽显正规渠道提供服务信息和能力的不足。这也是时下一些家长和考生宁肯冒着被骗的风险,也不惜花大钱一试的原因所在。 有需求就有供给。面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更精细的咨询和指导需求,正规渠道的信息供给不足,就会给非正规渠道和一些“赚快钱”的人提供招摇撞骗的土壤。 反过来看,近些年“天价高考志愿咨询”频发,呼唤的是正规渠道升级完善高考志愿咨询和指导服务。除了依法规范市场和打击不法行为外,还需要考录等相关机构和人员深化服务意识,及时摘编、整理、发布科学填报志愿服务信息,有能力的可以尝试开发APP软件等,以全面、足够的信息去服务考生和家长,用正规、准确的信息压缩虚假忽悠信息生存的空间和市场。 就眼下市场发展情况而言,除了依法打击欺诈行为外,更重要、更现实的做法是对他们进行合理的疏导引流。比如制定科学严谨的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准入制度、明确有力的惩戒措施等,用坚实的规矩遏止乱象蔓延。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