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禁止“手机进课堂”应做到有的放矢

2018-11-19 08:34:41 堂吉伟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政策落地两月有余,记者近日探访北京多区的多所中小学,发现这些学校均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但未制定明确条文。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学校老师布置的一些作业,需要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帮助完成。

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的“禁止手机进课堂”新政,其意在于防止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给予保护。调查显示,儿童每天持续用平板电脑1至2个小时以上,三个月视力就可以从1.0下降到0.5左右。当然,青少年玩手机的伤害远不止于此,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孩子如果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终端电子设备的时间超过1小时,会伤及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内心幸福感差,焦虑或抑郁风险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稳定性差,好奇心不断下降。

如果说眼睛近视、脊椎弯曲、交流困难和成绩下降属于显性危害的话,那么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情绪抑郁则是隐性的害害。手机依赖症下,连成人都难以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控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则更为重要而迫切。某种意义讲,“手机进课堂”禁令是基于现实问题的正视与纠正,也是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措施。若不能基于政策而形成社会共识,则手机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就难以得到缓解,事态也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中小学有必要禁止手机进课堂,并不存在认识上的障碍,且有着极强的实施基础。尽管从调查的样本看,一些学校在执行禁令上,采取了较为灵活和柔性的方式,比如并没有完全采取一刀切,而是“据需而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和弹性空间,并非像部分学校以“为了孩子”为名义,采取了“集体砸手机”等极端措施,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当下,如此反智行为显然矫枉过正。更何况,孩子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始终要接触电子产品并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因噎废食既不明智,还把转嫁了矛盾与延迟了问题。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有人在美国、日本等地学校参观学习时发现,学生可以携带手机、电脑甚至游戏机进入学校,但学生只在需要进行在线学习时才会使用电脑、平板,并且只在教学区域与时间之外使用手机与游戏机。学生能够如此自觉合理使用手机电脑,跟外部的规范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老师、家委会、学生自治组织与学生家长多方合力形成的干预和矫正机制,并培养拥用孩子良好而科学的使用习惯。

尽管大家都意识到,学生使用手机有利有弊,应因势利导并扬长避短,将手机的学习辅助、联系沟通和了解信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在校内禁止的情况下给老师、家长和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并在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下养成良好的手机上网习惯。然而问题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实现严格的监督管理,需要外部约束和干预能力的匹配,以及能否发挥持续性的功能,若是师长都是手机族并因为忙于事务而无暇管理,则适度使用则会因难以控制而泛滥。

若无强有力的外部环境的塑造与影响,靠未成年的自律是无法拥有良好的习惯养成。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外部环境已成为教育最大的困惑,比之于受教育的孩子来说,扮演教育和管理功能的教育者,同样需要破解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困扰。禁止“手机进课堂”应做到有的放矢,厘清责任与边界就异常重要。如何教育教育者和如何管理管理者,已然成为当下面临的最复杂的教育问题。若无学校老师、家委会、学生自治组织与学生家长的功能发挥,以及基于自洽之上的力量聚合,则“手机进课堂”进与不进,都将难以找到最恰当的契合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