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还要在隐私路上“裸奔”多久?
2018-11-30 09:14: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手机App日渐普及。给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手机App背后的使用权限和隐私问题也暴露出来,由之而来的互联网安全事件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担忧。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对100款手机App进行测评后发现,47款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其中34款App没有隐私条款。(11月29日 中国新闻网) 在信息时代,数据就是“新石油”,具有强大的经济价值,成为互联网公司争相竞夺的目标。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各种APP应用非常丰富、功能强大,亿万用户已然习惯数字化生存,每天都产生了海量数据,使得互联网公司收集、利用数据更为简便。而且,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企业拥有的用户数据资源越多,就越能体现规模效应,可以从中挖掘更大的商业价值,开发更丰富的增值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多的收益。 由此,互联网公司就有更大的动力,去想尽办法收集用户数据,甚至不惜突破法律界限,侵犯用户的个人隐私权。从中消协发布的测评报告即可看出,手机APP普遍存在过度收集和使用用户敏感信息的情况,其中包括一些大型企业的APP,诸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支付宝、ofo小黄车等APP,都拥有大量用户,日常使用也非常频繁。可见,手机APP隐私问题非常严重,企业对数据资源的采集,已然超过了正常需求范围,需要加以高度重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用户的所有上网轨迹、使用情况,都会被APP纪录下来,并上传到云端保存下来,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对用户做消费者画像、精准营销,这种商业模式已然成熟,并在各个行业得到普遍应用。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公司“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技术是把“双刃剑”,公司既能给用户推荐更适宜的商品和服务,也能利用技术侵犯用户隐私、损害用户利益,比如隐私数据泄露、大数据杀熟、网络诈骗等。 企业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乃是出于对未来业务发展前景的预期,希望能够获得最多的数据,全然不顾及是否跨越边界,使得数据处于溢出效应,又难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时有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失窃案件,令用户处于“裸奔”状态,毫无安全感。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侵犯用户隐私问题频频曝光,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巨大,给亿万家庭带来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甚至危及到国家信息安全,令公众非常担忧。 今年5月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外收集额外的个人信息。而目前很多手机APP并未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往往采取默认勾选、开启众多权限的方式,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超范围的收集和使用,已然属于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予以制止和纠错,督促企业尊重用户隐私信息,合理规范收集使用相关数据,严格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性,不得超越法律界限,对违规者施以重罚。 |
相关阅读:
- [ 11-29]100款App中47款隐私条款不达标 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 [ 11-28]App隐私条款测评报告发布!你常用的这几类APP被点名
- [ 11-20]互联网之困:APP怎能肆意收集用户隐私
- [ 11-01]11月新规来了 毒跑道、隐私泄露将进一步整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