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公平秤、一台手机、一套蓝色制服……这身行头成为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上门回收员”的标配。在上海,“互联网+垃圾回收”正成为创新标杆在多个区域推行,催生了大批新兴职业,“代收垃圾网约工”便是其中之一。 “代收垃圾网约工”,顾名思义就是客户在手机下单预约,线下小哥上门回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明确了从事绿色、低碳、环保,致力于资源再生回收的职业为“绿色职业”,“代收垃圾网约工”也位列其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绿色职业”与“网约工”相结合,也让垃圾回收小哥月入过万成为现实。 “互联网+垃圾回收”其实并不新鲜,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商家推出过相关的上门回收服务。不过,这些网上回收平台由于服务半径较小,对城市社区的覆盖范围有限,引导垃圾安全、绿色回收的效果难以显现,导致利润微薄、扩张迟缓,许多商家被迫转型发展乃至关门大吉。 上海推出的“互联网+垃圾回收”为什么能吸引众多用户并催生“代收垃圾网约工”这一新职业? 一是有政策助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生活垃圾分类在上海即将被纳入强制管理框架,如果“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能有效保证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也为“代收垃圾网约工”提供了更多工作契机,让这一新兴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有完整的分类收运体系。垃圾回收背后的流程并不简单,即便是一个纸箱的回收,也要经过用户—手机—技术平台—服务商—回收厂,分类收运是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没有做好分类收运,不仅影响末端的垃圾处理效果的同时,也会降低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正是因为有分类收运体系支持,“代收垃圾网约工”的工作才能更好推进,市民也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垃圾分类,省时省力,提升垃圾回收率。 三是调动了年轻人的积极性。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收垃圾的形式,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回收后的垃圾可以直接给现金,也可以兑换成支付宝能量或积分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参与垃圾回收的积极性,增强环保意识。过去“互联网+垃圾回收”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年人不会用,而年轻人不爱用,平台缺少有效的活跃用户。如今,垃圾回收借力“互联网+”并充分发挥社交属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垃圾回收,提升垃圾回收率,具有可行性和示范意义。 (刘琛) |
相关阅读:
- [ 02-27]保障网约工权益,从界定身份做起
- [ 02-26]【网事】工伤保险将至 “网约工”权益告别隐形
- [ 02-26]网约工被模糊化:“虚化”的身份 “悬空”的社保
- [ 09-25]网约工的“伤”该找谁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