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当成社会共识
2020-05-08 10:28: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5月4日,在新疆阿克苏市一小区内,一辆电动汽车发生自燃,火灾现场有一名10岁的小女孩端着一大盆水,试图冲到现场灭火,被消防人员及时制止。对此,消防人员提醒大家,遇到火情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要贸然去救火。(5月7日 中国新闻网) 这名10岁小女孩面对火灾,准备冲进现场救火,其勇气和见义勇为精神,当然值得肯定和点赞。其被现场参与救火的消防员及时制止,不仅是对小女孩的保护行为,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笔者认为,阻止10岁小女孩救火,其实是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考量,可以说是一堂公开教育课,具有现实引导意义。 以前,参与救火等见义勇为行为而受伤和牺牲的未成年人,通常会被当作典型事迹予以大力褒奖和宣传,有些还写进了中小学教科书里,曾是亿万少年儿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然而,未成年人的施救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在他人遭遇危险或突发火灾等危急时刻,如果盲目施救,便将自己也置身危险之中,为此,不少见义勇为的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倡导未成年人不计后果“不怕死”地见义勇为,实质上是将未成年人推向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可以想象,10岁小女孩冲进现场救火,很有可能因灭火方法不当被大火烧伤,将对小女孩造成严重伤害。而消防人员阻止小女孩救火,事实上就是要保护小女孩不受伤害。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 “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再提倡、鼓励、宣传未成年人实施与自身能力不符的见义勇为行为。而2015年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也已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的条款,中小学课本也删除了相关课文。这是社会文明和时代进步的体现,消防人员阻止小女孩救火,正是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行为。 这起事例可以当作一堂公开教育课,政府部门和学校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款,结合“阻止10岁小女孩救火”来以案说法,加大对“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宣传力度,教育孩子们不要盲目施救,大力倡导“见义智为”,在充分保护好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在自身救助能力范围之内再给予一定救助,比如在他人遭遇危险或不法侵害时,可以拨打110报警,或者向附近成年人救助等,避免盲目施救而自身受到伤害。 总而言之,保护未成年人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阻止未成年人盲目见义勇为,当成为社会共识。但愿祖国的花朵们在全社会精心呵护下,能够快乐、安全、健康地成长。(丁家发)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