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尚教为脱贫攻坚加码赋能
2020-09-15 08:06: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龙岩古楼村是一个小山村,全村走出了12位博士、28位硕士。村支书介绍,村里1999年开始成立奖学基金,村民自发捐款奖给优秀学生,考上大学的孩子名字刻进祠堂。以前村里穷,读书才有出路是学生和家长的共识。 “这家里只要有一个上学的,这个家就有希望。”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哥哥孙少安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对弟弟孙少平说。笔者第一次读这部长篇巨著时,这句话就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孙少安的话很朴实,很直白,却点出了读书和命运之间的关系。“读书改变命运”“学习点亮未来”,只要一个人腹有诗书,即便短时间内无法在物质上丰盈自己,但精神世界也要比那些肚子空空的无趣皮囊要充实得多。 毫无疑问,“读书才有出路”是正确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家庭阻断代际身份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正是无数家庭对崇文尚教的内心认同,对“穷不扎根,富不传代”的笃定信仰,对“知识改变命运”矢志不移的追求……无数家境贫寒的子女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古楼村是小山村,和各地的村庄相比,并没有什么引以为傲的比较优势,之前村民们普遍较为贫困。村里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从1999年开始成立奖学基金,村民自发捐款奖给优秀学生,而考上大学的孩子名字刻进祠堂……正是有了村庄整体上对耕读传家的高度认知,对“读书和命运”的辩证认识,有20多年来对崇文尚教的坚守,一个个山里娃才走出了大山,进入更为广阔的领域,也为村子里树立了励志样本。 9月1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高考奇迹”》中介绍,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以来,139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中贫困学生就有47人;13559名学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41281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30%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大批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突破阶层板结的窠臼,给更多贫困家庭子女插上梦想的翅膀,是脱贫攻坚中最关键的举措之一。这不仅需要乡村家庭对崇文尚教的执着坚守,需要更多同一阶层励志样本的激励,提升他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认同;更需要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城市学校和贫困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最大限度促进教育公平,点亮贫困家庭的希望之灯,让孩子们拥有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唯此,脱贫攻坚成果才能稳固长久。 (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