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应用要拓宽挖深
2020-09-29 10:31: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庚子丰年来之不易。农业产销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等多重挑战。迎难而上,中国农业表现出了强大韧性与潜力。以智慧农业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理念乘势突围,成为赋能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智慧农业被视为产业蓝海,各地纷纷大手笔投入上马示范项目。2017年以来,福建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39个现代农业智慧园。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将达到50个。今年疫情期间,智慧农业直击用工荒等产业痛点,节本增效作用显著,在行业内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用户教育。 可以预见,智慧农业将是各方追逐的又一热点,前景可期。但是,就当前智慧农业应用而言,尚缺乏广度与深度。 从广度来看,智慧农业覆盖面相对有限,多集中于畜禽养殖、食用菌栽培等领域。其共同特点是生产环境相对闭塞、可控,可实现工厂化生产。以生猪养殖为例,智慧农业能够精准感知猪舍环境变化、及时动态预警、远程智能控制,从而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率。随着人与猪的接触大大减少,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至于蔬菜、水果、茶叶等“看天吃饭”特性显著的领域,智慧农业应用仍不足。 深度不够,则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应用场景较单一。目前,一些从业者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并不充分,以为装几个温湿度传感器、实现自动化水肥管理就算是智慧化了。实则不然,智慧农业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介入。它的核心是对数据的高效采集与应用——利用田间数据,精确掌握作物长势,科学调整生产方案,为下个生产周期决策提供更多依据;利用产销数据,全面了解供求关系,破解农产品滞销困境;利用气象数据,对潜在的自然灾害及时预警并开展干预,走出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困局;利用更加可信的方式采集存储生产数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规避人工记录潜在的道德风险。 深度与广度不足,源自智慧农业热潮背后,产业生态的诸多薄弱环节。 譬如,各地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专业人才缺乏,不少项目“重建设、轻运营”;一些传统农业从业者对智慧农业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其初期投入成本较高,短期难以见效,因此转型动力不足;随着智慧农业热潮兴起,软硬件供应商层出不穷,“野蛮生长”中的市场难免鱼龙混杂,产品与服务有失标准与规范;企业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数据接口,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未建立,导致数据难以互通共享。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智慧农业为传统农业转型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但智慧农业健康生长,切忌急于求成,应该积极培植发展土壤,营造良好产业生态。这需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探索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技术下乡、人才下乡进程;加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行业标准与规范……总之,激活产业要素,方能激发市场活力,最终真正拓展智慧农业的广度与深度。 (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