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将带来怎样的“革命”
2020-11-23 10:18:03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光明时评】 在21世纪初,整个经济体系的彻底革新并不是很多人谈论的话题。但是随后发生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随着抵押贷款违约、公司倒闭、政府花费数万亿美元救助银行,人们开始怀疑是否存在更好的摆脱方法。 一个人相信他有答案,这个人就是“中本聪”。“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也许仍然是个谜,但其在2009年创建的一种名为“比特币”的新型“电子现金系统”,影响绝不仅限于货币。加密货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一种不可更改且不可破解的在线账本——代表着有史以来最安全的在线数据传输介质,可以被用来改变我们这个不完美世界中的众多领域,从医疗保健到房地产…… 区块链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不是存储在一台中央服务器上,更改其代码将意味着损害整个网络中的许多机器,即使是最狡猾的黑客也几乎无法实现。交易的这种安全级别使区块链不仅对诸如加密货币之类的虚拟资产有用,而且对银行和个人的真实货币移动也非常有效。 理解区块链,要从工业经济转变为基于信息的经济这个大背景出发。信息经济越来越多地以基于在线数据和交易的数字交互为特征。随着数据的激增(我们用“大数据”来形容之),越来越需要以安全、受保护和可信任的方式运营、分发、治理、访问和利用数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脱颖而出,成为潜在的解决方案。最终,区块链系统可能会被证明是大规模组织数据的最有效选择。 正因如此,虽然比特币的热潮可能消散,但区块链作为一个真正的变革性工具,一种新型的、安全的在线交易方式,其影响将是划时代的。10月12日至18日,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在深圳进行,总计1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将被随机发放给5万名市民。中签的民众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专用应用程序,并向商家提供二维码便可完成支付。目前深圳市内已有超过3000家商铺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深圳市相关部门最新数据显示,从10月12日18时活动开始至10月18日24时结束,共有47573名中签个人成功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交易62788笔,交易金额876.4万元。 数字货币流通不同于现金,用户在哪里消费及所有转账记录都会被管理者掌握。如果数字人民币走出国门,其他国家会害怕它进入本国的流通环节。一旦本国民众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恶意用于侵犯个人隐私或人权。数字人民币也可能摧毁美元霸权,绕开美国控制的国际结算体系。数字货币主导权之争正在国家之间升温,而以美国脸书公司天秤币为代表的民间数字货币研发工作也在加速。天秤币成功地让人们注意到跨境支付的必要性,并把焦点吸引到与支付相关的问题上,包括消费者保护、网络安全和隐私。 中国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引入主权数字货币的主要国家,想象一下,如果央行的数字人民币取得成功,实体货币和线上支付可能都会被淘汰掉。银行卡也会受到影响,使用数字人民币无须绑定银行卡。虽然官方声称,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作为纯公共产品,数字人民币将成为电子化支付的重要补充,而不寻求替代哪一类支付方式,但实际发展如何殊难预料。 而区块链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正处于获得广泛接纳和应用的临界点上,并且可能要再过10年才能真正发挥潜力。像所有新技术一样,区块链也存在争议。例如,区块链挑战了我们的控制观念和私有财产观念。区块链的控制本质上是分散的,这是链的基本原理。在此原理下,财产成为集体验证的结果,而过去,财产是在单个登记中输入记录的结果。为此,法律上将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有,虽然区块链技术打出分布式信任的旗号,但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分布式网络也能把我们带往集中化,早先的良好意图会变味。以亚马逊、阿里巴巴或脸书为例,它们开始时构成一种商业或信息民主化的方式,但它们现已成为控制有价值、敏感数据的集中化庞然大物。因此,最终新的信任范式面临着与旧信任范式相同的挑战。 然而,如果我们行动正确,可以想象一个这样的世界:合约被嵌入数字代码并存储在透明的共享数据库中,这些合约受到保护,免受删除、篡改和修订。每纸协议、每个流程、每件任务和每笔付款都将有一个数字记录和签名,可以对其进行识别、验证、存储和共享。诸如律师、经纪人和银行家之类的中介可能不再需要;个人、组织、机器和算法将自由地进行交易并彼此互动,而不会产生任何摩擦。这正是中国数字经济领域要努力的未来。 (作者:胡泳,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