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南网评:刹住滥建山寨文物之风亟需制度补位
2021-04-13 09:10: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年来,山寨文物成为一些地方吸引眼球、招揽游客的方式,部分项目涉嫌丑化、异化文物,误导公众历史文化认知,造成不良文化影响,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为维护文物真实性和历史文化遗产尊严,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坚决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的通知。 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技术和文化的结晶,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遗存。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因而,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对社会共同记忆和利益的保护,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然而,近年随着文博热”的兴起,一些地方不仅出现了傍名人、名建筑名号的现象,还出现复制仿建文物古迹的歪风。比如,去年广西某地“八字岭长城”因模仿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迅速走红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此外,天安门、故宫、兵马俑等也是常被山寨的热门景点。从长远看,一个外形高仿但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山寨文物”是否能走远,值得深思。而这种现象所造成的影响,更不可小觑,其折射出部分人历史信仰的缺失,对文物遗迹的不尊重、对文化的亵渎,也充分暴露了当前文物保护意识和制度存在缺失,亟须主动补位,尤其要在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和“傍”名号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客观地说,不少地方之所以热衷于仿建“山寨文物”,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实质上有急功近利之嫌。据报道,之前安徽太湖景区山寨陕西“兵马俑”军阵,构成侵权;河北省石家庄“山寨”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建筑,遭到埃及文物部门投诉,最后被拆除。这些就很能说明问题。其实,文物外观一般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属性,随意对这类文物进行外观方面的复建或仿建,是对文物外观权拥有者合法权益的不法侵害,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就此而言,刹住滥建山寨文物之风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不少山寨文物造价高昂浪费巨大,还破坏当地原有的自然与文化风貌;一些仿建文物因粗制滥造,对历史文化进行错误解读,造成不良文化影响;一些地方通过复建文物走发展旅游的“捷径”,不仅不可持续,还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误导公众对文化及文化遗产的认知,严重制约本土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 说到底,滥建山寨文物之风不可长,必须予以遏制。如今,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文件规范叫停,态度坚决,固然对遏制滥建山寨文物之风起到一定作用,但囿于法律法规对此约束的模糊性,还是存在一定管理局限。因而,亟需完善文物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傍名人、明建筑名号及山寨文物划定红线,以弥补现行法律法规对文物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事实上,就地方发展文旅而言,应避免落入攀附历史文物古迹的窠臼,要扎根本土、挖掘和认知自身的地方文化特色,通过创意与重新构建地方文化生态,科学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文物旅游才是正道。(张忠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