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地评线】东南网评:传承世界遗产当培养未来力量

2021-07-19 09:11:12 作者:徐向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7月17日,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福州合作举办“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本次边会是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为世界遗产教育提供了政策对话和经验分享的重要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多国部长、福建省有关负责同志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等近200名代表出席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延续和进步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不可磨灭的记忆。青少年不仅是世界遗产的继承人,更是使这些文化和自然瑰宝传承下去的责任人。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要努力培养好新一代世界遗产的保护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世界和平的促进者。

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重在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来源于本民族所创造出来的能够对世界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力的优秀成果。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要与民族文化、历史教育结合起来,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文化遗产魅力的过程中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极其美妙的景观,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武夷山的山水间,至今有着光彩依然、跨越千年的文化底蕴,这里也是点亮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最好课堂之一。

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重在提高保护能力。世界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要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知识涉及考古学、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文学、美学等众多专业,其跨众多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世界遗产教育需贯穿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不同学科。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地理、历史、科技、生物、政治等多学科的知识来理解某一世界遗产,从多角度认识世界遗产的重大价值。近些年来,福建福州积极推动文化遗产教育进校园进课堂,通过举办世界遗产知识讲座、摄影展、民俗活动展演等,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活起来”;注重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在全市82所非遗传承示范中小学,推广闽剧、福州评话等28项传承活动,每年吸引约18万人次学生参与;注重打造研学实践平台,目前,全市共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0家,推出“把古厝记忆带回家”等系列研学课程和主题研学活动,世界遗产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重在弘扬共同价值。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需要更加关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面临的新挑战,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要通过世界遗产教育,让广大青少年认识到人类文明多彩多姿、多元并存,各种文明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创造的,并无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都要珍惜;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福建积极发展友城关系,深化与各国的人文交流,组织了包括各国青少年在内的代表团到福建土楼、福州三坊七巷、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地学习考察,展示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福建案例,推动青少年深入了解世界遗产,有力地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只有让青少年走进世界遗产、爱上世界遗产,才能全面实现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让世界遗产拥有强盛的生命力。(徐向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