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路任重道远
2021-08-11 16:26:1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日前,新京报教育新闻针对中小学生家长发起的专项调查。调查中,针对“如果孩子不能在培训机构学习,你有什么计划”,50%的家长选择“会私下找‘一对一’老师进行培训”,只有30.39%选择“孩子只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就可以”。当问及“‘双减’意见出台后,你报名的培训课程受到影响了吗?”,72.55%选择“还没有,在观望。”(8月10日 《新京报》) 可以相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目的之一在于“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然而,仅从数据上看,并非所有家长都能理解“双减”的重要意义。仍有部分家长期待“剑走偏锋”,通过其他形式延续孩子们的课后辅导活动。 实施“双减”政策,家长当是主要教育对象。一方面,通过全面取缔不正规不合理的校外辅导手段,有力打消家长给孩子盲目报班的念头;另一方面,还需要着力净化网络空间与社交环境,消除网上恶意渲染焦虑的负面言论,声讨“‘双减’就是鼓励有钱家庭找私教”等错误观点。通过营造公开、公平、相对轻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从整体上缓解家长群体的焦虑感。 许多家长被培训机构裹挟,认为如果不送孩子上校外培训班,就会比其他学生落后。在中国各个大城市,北、上、广、深、南京、杭州,择校竞争都是如火如荼,就是因为学校差距太大。只有择校竞争,只要有学区房,只要有重点学校,就说明那里的教育远没做到均衡发展。那么,家长就难免焦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学科培训就依然有可能死灰复燃。 “双减”之路任重道远,学校大班教学,老师们总是要照顾大多数人,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通常很大,“因材施教”也是难点。其实,中国教育也应向欧美等国家学习,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让每一个类型的孩子,都有可以展现其才华的机会,而不是像过去只将成绩作为评价优秀的标准,这既可以让善于学习的孩子,能够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也可以让更多有特长的孩子变得更自信,成长为自己特长领域里的优秀人才,减少扼杀孩子天赋的可能。 相信很多家长已经感到,在政策叠加效应下,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竞争性、高选拔性将继续降温,优质均衡发展是未来目标。而这其实也是让教育回归常态、让家长回归平常心、让人才培养顺应规律的一个明确信号。(程方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