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防范电动车“进楼入户”须激活既有制度法规

2021-09-23 17:49:01 作者:吴睿鸫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9月21日,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官微披露,通州火灾肇事方已被通州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南都此前报道,9月20日凌晨,北京市通州区一小区发生火灾,造成5人死亡。火灾原因初步判断为3层租户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带回家中充电,电池发生爆炸起火。(9月22日《南方都市报》)

电动自行车因“进楼入户”充电,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恶性事件,可谓频频发生,早已变得屡见不鲜。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火灾,其中80%为充电时引发。

实际上,早在2018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就已经表示要下功夫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等问题。由应急管理部出台,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楼道停放电瓶车”问题,再次出“史上最强悍”的监管政策,明确规定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随着国家政策的连续出台,各地也相继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不过,从近几年的政策实践来讲,执行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预期。譬如,最近应急管理部制定的新规已施行将近两个多月了,除个别地方消防部门针对严重违规行为开出“罚单”外,大部分地方尚未结合新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没有激活既有国家法规,让国家制度硬起来,普遍存在有法不执、执法不严等现象,这是导致类似重大公共灾难频发的重要因素。

当然,除激活既有法规外,更要站在解决充电源头的视角来审视,将电动车充电纳入公益性服务范畴。可以结合居民小区实际情况,地方财政部门不妨抽出专门公共资金,来筹建电动自行车棚和智能充电装置,明确专人负责值守巡查看护,落实集中存放和集中充电,同时在公共空间设置防爆充电柜等。

电动车作为公众的日常出行工具,如何安全存放,关乎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民众急难愁盼之事。相关部门瞄准破解电动车“进楼入户”这个民生“痛点”与“堵点”,提供必要的公益性服务,其本质上也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吴睿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