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单盲盒”,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2021-11-22 10:08: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年来,盲盒迅速在年轻人中风靡,从最初的玩偶到口红、书籍、古玩、糕点等,可谓“万物皆可盲盒”。如今就连脱单都开始出现盲盒玩法,只花一元钱就能找到有缘人,你信吗?(11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脱单盲盒”,顾名思义就是一元钱从盒子里拿走一个微信号,一元钱在盒子里放入自己的微信号,靠着“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抽到谁”的期待感,不断满足这种“稀缺性体验”,拆盲盒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和所谓的“脱单”,激发了年轻人以猎奇为原始驱动力的心理需求。但是,“盲盒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模式,尚且有许多“盲区”有待探讨。 “脱单盲盒”,无疑增加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是否能够脱单,暂且不论。盲盒要想正常运转,就必须以汇聚大量个人信息为依托。其中,部分商家收集个人信息早已不限于微信号等单一的信息收集,而逐渐演变为对消费者年龄、城市、星座等全方位的信息收集,从而对消费者进行“个人画像”,显然,个人信息在此环节难以保障。 此类“社交+交易”的新形态经济往往会衍生出许多诈骗和各种套路。个人信息是敏感的,掌握了某个人的个人信息就相当于掌握了他的全部,消费者本着想“脱单”的初心,警惕性逐渐降低,降低了防备意识,难免会遭受“电信诈骗”的危机,甚至掉入“杀猪盘”的陷阱。脱单事小,可一旦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可就得不偿失了。 除此之外,有消费者称,“都是假微信”、“一块钱买个有风险的机器人”,“加的都是店员,都有对象”。如果此类说法属实,那店铺的行为或已涉嫌欺诈。 需明确的是,盲盒虽“盲”,却不能成为监管的盲区。目前,盲盒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若任由其自由发展或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祸患难以预料,如果加以约束,探索出合法合规的玩法和发展路子也可产生巨大的能量。相关部门需要让“盲盒”在明处“生长”,不妨制定一些可行的规则,比如,限制个人信息收集。或从互联网技术层面阻断其收集渠道。对于可进行“脱单盲盒”经营的平台也需多加关注,若存在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的乱象,要采取必要的整治措施,及时清理、打击各种逾越底线的行为,提升盲盒行业规范水平。 针对脱单盲盒,消费者要保持理性。要明白,“盲目”带来的不是爱情,或许是“深渊”。(韩欣)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