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然“吃书”未免把《广告法》当玩笑

2021-12-31 10:13:58 作者:严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喷上它,不用搓,用水一冲就干净!”“十分钟能洗10双小白鞋!”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一种能够洗衣服、刷鞋、清洗马桶的泡沫清洁剂广告在短视频平台,甚至朋友圈随处可见。记者采访发现,为了免除责任,对于广告中出现的极限词、绝对性用词、功能性用词,商家在详情页面同时发布了失效声明。(12月31日 《北京青年报》)

进入直播带货与短视频营销的电商时代,“极限词”往往是诱导消费者付费的吸睛亮点。前台声称“一喷即净”,后台赶紧自我否定,如此公然“吃书”,俨然有一股调戏消费者智商的意味。试问,发布所谓“失效声明”,就真的能免责吗?法律惩处并非一句“全部失效”就可轻松逃避。

众所周知,《广告法》对极限词作出了明确的禁用要求,类似“一喷即净”的用语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指出:“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所以,商家发布自言自语的免责声明,恐怕也违法。

一边使用极限词,一边又否定极限词,前后矛盾可能暗藏诱导消费的内生逻辑。在手机购物环境下,视频介绍能赋予消费者商品观感的第一印象。在消费冲动产生后,消费者不一定能注意详情页面的“失效声明”。商家就这样利用内容传递的信息差,吸引消费者付费,并同步用免责声明规避消费者事后维权风险。

同时,大多数“失效声明”并没有直接否定极限词所称功效。与其说“功效失效”,不如说“用词失效”。不排除,部分消费者在盲目信任下继续消费。一些商家在声明中提出“本产品标题和详情页词汇,只是为了迎合买家搜索习惯而使用的关键词。”把消费者“受骗”的责任归结于消费者自身,如此渲染“受害者有罪论”,实在不够道德。

对此,还是呼吁有关电商平台,加大监管力度。利用技术手段或人工手段,检查对拥有同类免责声明的商品页面。别让消费者在无意间,落入消费陷阱。

当下,电子商务行当已逐渐规范,依法经营已成广泛共识。个别商家千万别以为,耍小聪明,就能打法律的擦边球。利用极限词引财,利用免责声明避险,难以逃过法律的惩处,只会背负更庞大的涉法风险。老老实实营销,真真切切广告,相信坚持好功效必能带动消费者广而告之。在夸大其词上汲汲营营只会引人反感。(严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