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网络暴力要多管齐下
2022-02-22 11:33: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2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五起人格权刑事保护指导性案例。本批发布的五起指导性案例主要侧重精神性人格权的刑事保护。这些“社会性死亡类”案件,对当事人来说,是“天大的事情”。无论是谁摊上这类麻烦,对其身心、工作、生活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类案件再次提醒,互联网时代,整治网络暴力不能松懈。 网络暴力是“洪水猛兽”。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上那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言行,经过放大传播,很可能让网民的“声浪”变成伤人的“利刃”。网络暴力往往具有参与人数众多、公众互动频次高、具备跨平台传播等特点,其危害后果不可预测、不可控制,通常伴有侵犯人的名誉、披露人的隐私、侮辱人的尊严等侵权行为,会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直接侵扰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而且还会影响网民的价值观。 整治网络暴力,就要分析产生原因。产生网络暴力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具有虚拟性,使得用户忽略了真实的社会身份、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引导事件走向。二是法律层面没有要求公共信息发布平台对用户信息发布行为承担事先审查义务,而只能通过事后救济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处置,助长了“网络喷子”“网络水军”“键盘侠”的气焰。三是网络暴力蔓延背后存在网络黑产或幕后推手的恶意引导,这也导致了治理的复杂性、紧迫性。 整治网络暴力,就要擎起法律利剑。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上的言行超过合理边界,都要承担相应后果、付出法律代价。从近年来的网络暴力事件司法判决看,较有影响的两起案件分别是“德阳女医生安某遭网络暴力后自杀案”和“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诽谤案”。这类案件的判决,凸显了及时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整治网络暴力,互联网立法必须及时跟进,厘清相关各方的责任边界,实现专门化、系统化。要严格执法,强化平台监管责任,持续加大隐私保护、暴力信息屏蔽、非法账号处理等内容生态建设力度。同时,要公正司法,让施暴者得到应有惩罚,切实制止网络暴力现象,净化网络环境。 整治网络暴力,就要共建网络文明。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通过互联网纽带作用形成的虚拟空间,加强文明社会建设也要加强网络文明、网络伦理建设。共建网络文明,离不开每一个网民的参与。要学习网络道德规范,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做到诚实友好,不说脏话,不攻击、谩骂、侮辱或欺诈他人,交流内容要健康向上。在发表个人议论时,表达要得当,不能出现有辱人格、有损国格或其他不当言论。每一个网民都要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净化网络环境出一份力。 整治网络暴力,要多管齐下。只有监管部门、网络平台和网民等各方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涤荡网上的歪风邪气,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让正能量更加充沛。(郭雪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