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反诈防骗不能忽视线下宣传

2022-04-20 11:27:16 作者:王坤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形成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4月19日《人民日报》)

随着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采取系列联动措施,反诈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然而,由于不法分子的行骗手段不断翻新,往往让人防不胜防,又无疑会给反诈防骗综合治理工作增加不少难度。此次中央两办发文,对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工作作出专项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教育体系,就是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从思想认识层面构筑一道反诈的“防火墙”。

实际上,关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各地一直都高度重视,且在不断探索与创新。既有通过网站、APP、移动短信等推送反诈知识的线上宣传,也有通过写标语、发传单、开会议、办讲座等介绍反诈经验的线下宣传。相比之下,线上宣传方便快捷,有利于轻松阅读,受众面也很广,但缺点是由于人们接受的网络数字信息内容太多,要么容易习惯性刷屏、一览而过,要么读而不思、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为此,我们在宣传内容的制作上,要尽量生动一些、趣味一些的,以吸引读者的点击和关注,并能留下深刻记忆;在宣传平台的推广上,要更加丰富一些、灵活一些,以适应不同的群体参与学习,增加受众的感知力。

同时,为了让反诈宣传更有力度、更入人心,线下宣传也要实起来、活起来。在宣传方法上,除了写标语、发传单、开会议、办讲座等常规动作外,还要凝聚各方力量,广泛拓展宣传外延,形成多位一体的宣传教育架构。

一方面,可依托学校阵地发挥宣传教育之功。学校通过设置课程计划,或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反诈知识传授给学生,再让学生把学习收获带回家,讲给家长、亲人们听,效果一定很不错。另一方面,可依托基层社区网格进行广泛宣传。社区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理应成为反诈知识宣传的先锋力量,要让反诈知识宣传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让全覆盖成为无限可能。再者,可依托社会志愿力量进行广泛宣传。实践证明,鼓励、引导社会志愿团体或个人深入群众义务宣传反诈常识,对帮助群众提升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能够发挥有效的辅助作用。

从受众群体上看,对反诈宣传还需特别关注幼、老群体。根据前期曝光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可以得出结论,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还是青少年和老人。针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宣传教育,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保障和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成员也是责无旁贷。一方面,要加强对孩子和老人上网、用网的日常监督,若发现网络诈骗正在发生,要立刻采取措施有效止损,即便发现有网络诈骗的潜在风险,也要及时提醒到位、警示到位。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掌握孩子和老人对反诈知识、防骗技巧的熟悉程度,若有对反诈知识不熟悉、遗忘、或反诈观念淡薄的情况,则要及时补上这一课,让上当受骗的几率大幅降低或零发生。

总之,反诈宣传教育要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在扩大线上宣传影响力的同时,又不能忽视线下宣传的特殊作用,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群众反诈防骗的意识和能力,保障群众的财产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王坤)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