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奢侈品当理财,只呼吁理性远远不够
2022-04-27 09:36: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期,多个奢侈品牌宣布提价,奢侈品市场“涨”声一片。在奢侈品“保值增值”预期下,一些消费者受到刺激,动起了投资的念头。分析人士提醒,奢侈品本身并不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4月26日 《工人日报》) 奢侈品又称非生活必需品。当然,在经济学上讲,也指其价值与品质比值较高的产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近期,随着奢侈品牌香奈儿再次提高产品售价,开云、路易威登、劳力士等奢侈品集团也陆续传出涨价的消息,路易威登在全球范围之内提高了价格。因此,拿奢侈品当理财也不难理解,不少消费者抱着晚买不如早买,除看中其品质外,更多的关注点其实是在“保值增值”的功能。 投资理财是门学问,奢侈品涨价“常态化”,消费者还需谨慎涉足,在“热环境”中保持“冷思考”。众所周知,投资理财往往涉及多种学科知识,都说投资有风险,奢侈品理财也不例外。深挖奢侈品涨价本质,其实是一场极具收割力的饥饿营销。通俗来讲,就是物以稀为贵的一种心理现象。有关专家指明,除非是贵金属类、宝石类、钻石类,因为原材料的高价值和稀缺性,具有一定的投资属性。但服装、鞋帽、箱包等,本质上属于消费品、消耗品,并不具备真正投资的价值。 固然,对奢侈品的迷恋,有专家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身份焦虑所致。说实话,其实真正有内涵、素养的个体对奢侈品并不是十分讲究。都明白,奢侈品的象征价值实际上远高于使用价值,人们描述奢侈品时无不将其与昂贵联系,有部分消费者则认为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尽管如此,笔者仍认为将追求奢侈品与美好生活搭边总显得格格不入。 呼吁消费者保持理性只是一方面,理应将更多的“声音”传达至相关奢侈品公司的耳朵。毫无疑问,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依然是各企业销售策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奢侈品追求高雅、自由,就不能“独断专行”,拿消费者利益玩策划似乎不那么绅士。虽然奢侈品从不缺消费者,尽管基数较小,但要想谋求长远的发展,必须将大量精力倾注于商品品质提升并兼顾消费者利益。 “愈涨愈销”的“良性循环”只是假象,消费者不妨走出“漩涡”,立足于自身资产、从事行业等,咨询相关专家后谨慎投资。有关部门要尽早“开药方”,针对特定群体努力纠正攀比心理和盲从心理,以最终让奢侈品消费回归理性,成为市场正常运行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奢侈品的定义在不断拓宽,但是真正有价值的奢侈品一定是跨越时间而延续的经典,它的价值绝对不会被潮流和“涨价热”所迭代,在此告诫消费者,拿奢侈品当理财,别让投资落了空。(韩欣)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