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式社交”兴起带来的启示
2022-09-09 15:19:28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文化评析】 随着全国疫情逐渐缓解,城市里的“烟火气”恢复了,艺术展行业得到了逐步复苏,久违的“艺术气息”回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年轻人“看展式社交”成为网络热词。 据媒体报道,年轻人热衷看展,并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看展体验。有年轻观众告诉记者:“每次去博物馆都能遇到很多知识储备丰富的爱好者和志愿讲解员,大家会添加微信约着下一次一起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心加倍。现在看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看展也算是一项可以多人参加的社交活动,当然也有出于内心的热爱。” 对于传统、线性的文化经济活动而言,消费达成就意味着一个经济活动的终结。但看展式社交,虽然其主体活动多在线下发生,但随之而来的分享、邀约,遵循的却是网络经济文化的特点,更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精神体验和交互分享。也正是因为网络文化消费的主动性、分享性等特征,使得受众在了解、交流和分享文化内容商品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参与到了文化内容再生产、再推广和再消费中。而正是此种消费过程与消费链条都很长的活动,构成了网络文化经济的大生态系统。 长链条的文化消费活动也让文化体验变得更加深刻——看展前有攻略,看展后有在社交媒体或者网络社群的分享、推介与总结,一次看展活动,不仅在时间上有延长,在思想深度,或者说可能达到的思想深度方面也远超之前。当然,这也对艺术展览的表现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速广泛,当艺术品和观众共处同一空间时,怎样创造出线上无法比拟的体验感,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个命题,也是我们面对的挑战。 看展式社交在当下的流行,依托于几个重要条件。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观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优秀的观众,要去理解或者试图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价值观与情绪,是需要调动自身的文化储备、情感储备和理性思维的。这样在我们看来理所应当的行为,也只是在近段时期才被人们所认同。很长时间以来,博物馆、艺术展对普通大众来讲是冷僻的。直到20世纪中后期,世界进入“博物馆繁荣”的时代,艺术馆、博物馆才确立了服务社会的宗旨,普通大众才能进入其中,由此完成观众与艺术家、与历史、与文化的对话。 其次,硬件也很重要。根据“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其中青少年群体是主要人群。正是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家博物馆建成开放,以及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才使得大量看展活动有了物理空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国家,自2008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0亿元用于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目前我国90%以上的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基本实现了参观博物馆“零门槛”。 最后,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是“看展式社交”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网络社会是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新的社会模式。这种“新”,重新定义着我们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文化活动。 吸纳知识、体验文化,陶冶情操、升华气质,了解社会、思考人生,抑或舒适优雅、充满乐趣,在这些常见的标签之外,去博物馆、艺术馆看展览又被贴上了志同道合、交流互动的新标签。而那个“我们为什么要去博物馆”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似乎又多了一个答案。 (作者:张焱)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