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生”引争议,解题不容易
2023-07-20 11:05:19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光明网评论员:“回流生”引争议,解题不容易 光明网评论员:中考放榜季,“回流生”话题在陕西西安引发热议(“回流生”是指户籍在西安,学籍在外地,但又在西安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传言2023年10万西安中考生中有大量回流生,据说这部分考生多来自河南,数量少则1万多至4万。不少西安家长认为,这挤占了生活、工作、学习均在本地家庭本该享有的教育资源。日前,西安市教育局发布声明称,参加2023年中考的回流生为3608名,只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 官方公布的回流生数量和占比,确实与网传的数据有很大差别。但并未平息家长的疑虑。毕竟,如果单纯站在回流生挤占了本地教育资源的角度看,哪怕多一个,可能也要被视为是不公平。 客观说,回流生的政策初衷,是为了方便那些在外随父母就读的陕籍孩子能够有机会回乡考试。这并无不妥。但目前的一种苗头就是,有人借落户门槛降低的机会,将回流生制度的空子利用到了极致,以至于催生出了专门为学生办理回流手续的产业链。这样一来,回流生制度确实承载了超过本意的功能。部分家长对此有意见,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对此,有人认为,应该终结回流生制度,至少也得是提高门槛。这种建议,看起来确实有利于减少一部分人钻空子的机会。但是,这样的解决方式未必真的符合公平。且不说,若“一刀切”地提高回流门槛是否会带来“误伤”,在当前户籍门槛降低乃至彻底取消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以户籍为边界来看待教育资源的分配,本身已引发争议。最近热议的“山河大学”相关话题,就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反映。 事实上,西安的回流生现象之所以引发特别的关注,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它所相邻的河南,正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洼地。一部分河南学生利用回流生制度的空子到西安中考、高考,在根本上说其实是教育资源分配失衡下的一种曲线“自救”。在过去,由于户籍壁垒高筑,这种钻空子的机会不多,但现在,户籍门槛越来越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相邻地区自然很容易形成为了升学而“移民”的现象。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还是要从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入手。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地方能够努力的范畴——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上。教育部此前就“山河大学”话题也回应称,将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但大家都知道,这个工作注定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指望这个立马解决“回流生”争议,也是不现实的。 很大程度上说,回流生制度在今天引发越来越大的争议,正是户籍制度降低后的一种阶段性烦恼。一方面,户籍门槛降低了,才让更多人可以钻回流生的空子;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户籍制度的降低,在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落实得并不彻底,所以也才会有在外读书的孩子必须回乡考试的“刚需”。因此,彻底解决回流生制度带来的争议,还得引入另一种思维,那就是在继续打破人口迁移限制的同时,加快建立起教育资源随人走的分配制度。 同时,看待教育资源的分配,社会也宜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事实上,不只是回流生制度引发争议,一些大城市外来人口快速增长,也引发了城市“土著”与新市民的争议,前者往往认为后者抢了自己的工作,挤占了自己的教育资源。这样的感受可以理解,但却未必真的有道理,更算不上公平。毕竟,一个正常的社会,就应该允许人口自由迁徙,并享受公平的资源分配。指望某种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来固化资源的分配格局,这本身就是一种前现代思维。更何况,在总人口负增长的今天,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本身也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城市主动降低户籍门槛“抢人”的动力所在。 说到底,面对“回流生”现象引发的争议,既要看到本地市民的焦虑,也要看到它背后的复杂成因,更要看到当前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大背景,以及在户籍限制越来越弱化之下,传统的教育公平所面临的张力和挑战。一句话,彻底解决回流生争议,并不容易,它还是得依赖于方方面面更彻底的改革。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