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到处参加学术活动的“魏新河”尴尬了谁

2024-07-04 09:56:52 作者:陈广江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到处参加学术活动的“魏新河”尴尬了谁 _光明网

这两天,“辽宁理工大学教授魏新河”引发关注。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至2023年底,“魏新河”报名的学术活动超过了十次,其中不乏著名高校举办的活动。而实际上,我国并没有“辽宁理工大学”这样一所学校。6月29日,记者致电多个学术活动组织方,有人拒绝回应;有人坦言工作存在疏忽;也有人表示,当时就发现了问题,取消了“魏新河”的发言。

“魏新河”虚构大学、虚构头衔,两年间一路畅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不仅让涉事的活动组织方尴尬不已,更让整个学术界为之震惊。这起看似荒诞的事件,实则暴露出了学术领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魏新河”混迹于各类学术论坛、研讨会之间,显然不只是单纯地为了骗吃骗喝。虽然参加学术活动很难获得直接的学术利益和经济利益,但可以巩固和抬升“魏新河”在圈内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形象,进而招摇撞骗,用骗来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形象进行变现。

在学术圈,一些学者通过出席会议拓展资源和人脉,这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问题在于,当学术活动变得不再严谨,学术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便大打折扣。“魏新河”这样的骗子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正是因为他瞅准了这些活动在审核与会者背景、经历方面的漏洞。

在学术领域,类似的“学术骗子”并不鲜见。他们或虚构身份,或盗用他人成果,以种种手段骗取学术荣誉和利益。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更败坏了学术风气,让真正的学者和研究者感到痛心疾首。

面对闹剧,学术界亟待进行自我审视与整改。一方面,加强学术活动的组织规范,建立健全参与者身份验证体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提高身份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另一方面,提升学术会议的质量,避免沦为社交活动的附属品。

此外,有关方面应进一步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的学术精神,让每一位学者都明白,学术的尊严不容侵犯,学术的纯净不容玷污。只有当学术界内外形成合力,共同守护学术的纯净性,才能真正避免类似的尴尬事件再次发生。

“魏新河”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学术界内部的一些弊病。这提醒一些学术活动的组织方,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空间,学术的真谛永远是追求真理,而非追逐虚名。“魏新河”的闹剧虽然令人涉事各方乃至学术界感到尴尬,但这也是加强学术会议规范管理的一个契机。(陈广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