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要拿出可行办法

2024-08-14 09:53:07 作者:于忠宁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据8月8日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的建议》时表示,对上课拖堂和课间禁出教室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鼓励学校成立课间监督小组,轮流参与课间监督和管理。

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节奏、自如地聊天社交,不应只是成年人的特权,也是孩子的刚需。然而,近来不少小学课间都静悄悄。从去年11月开始,“消失的课间10分钟”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网友热心呼吁、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教委表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

可以说,破除课间“圈养”现象已成全社会共识,一些地方也在积极做出改变。令人遗憾的是,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不少孩子课间还是没有走出教室,一些学校为了管理方便,怕承担安全责任,依然一刀切地把孩子“圈”在教室里。

将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为何这么难做到?我们看到,多数地方还是以提倡为主,缺乏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措施,也没有相应的追责问责机制,学校缺乏改变的外在动力。由于缺乏科学完备的家校纠纷治理体系,面对课间10分钟这场“安全”和“自由”之间的博弈,不少学校还是倾向于选择“安全至上”。

浙江此次出台的措施则让人眼前一亮。将上课拖堂和课间禁出教室行为作为治理焦点,抓住了“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难落实的症结,让保障学生课间休息有了更明确具体的抓手;鼓励学校成立课间监督小组,发现违规行为会及时约谈学校负责人,这一举措有望倒逼学校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在追责问责机制下,学校会有不小的压力,也会有改变的动力,从而将“课间10分钟”有关规定执行到位。

今年是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从教育部到地方都在积极清理整治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在这个大背景下,浙江出台的措施能更有效地保障制度的连贯性和效果的延续性,这一举措也有望被其他地区借鉴推广。

现实中,在课间10分钟之外,春游、秋游、运动会等若干项目,如今在不少学校也渐渐消失,这同样与学校、老师怕承担安全责任不无关系。然而,孩子们的休息玩耍、同学交往、体育运动以及户外自由活动的权利,显然不该轻易被一句“为管理让路”折损,怕孩子出事被追责,就一刀切地限制其活动,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实在应该做出改变。

走出“圈养”孩子的怪圈,最关键的是转变观念,家庭、学校、社会一同协力做出积极改变。在这方面,学校应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加防护设施、派设巡查老师、引入技术安全管理设备等举措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在监督的同时也要给学校多些支持,避免将学校的“有限责任”异化为“无限责任”。同时,社会各界应对学校、教师多些理解和信任,尤其是我们做家长的,别动不动就因为孩子稍有磕碰,便急着去学校“要个说法”。

“课间圈养”养不出健康快乐的孩子,校园生活的适度留白十分重要。在看似稀松平常的10分钟里,孩子们可以玩耍、嬉戏、追逐、大笑、发呆,在与伙伴的谈天说地中了解世界、社会和他人,收获珍贵的友谊,激发起好奇心和探索欲。期待学校和家庭、社会携手,多些关心、多动脑筋,为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校园生活氛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