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互信成就“最完美的教育”
2024-09-05 10:07:59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任何关乎孩子教育的话题,都会受到广泛关注。 9月2日晚,一则“幼儿园组织新生家长宣誓:不当熊父母,从我做起”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不管什么时候,绝不给老师甩脸子;绝不会在群里要求老师喂水或换衣服。孩子玩耍时摔倒了也要保持冷静,绝不抱怨留疤的问题……”且不说这样的宣誓家长是否真正能做到,宣誓内容中的“无条件”“绝不”等用词,将家长在家校关系中的不平等地位显露无遗,也暴露出家校关系中的信任危机。 无独有偶,9月1日,有家长向当地教育局反映某中学要求新生买校服、牛奶、保险,无购买记录就不办入学。虽然工作人员查证后回应,购买并非强制,是个别老师宣传存在失误。但从家长的投诉不难看出,家校沟通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双方的互信。 教育是一个多方参与、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称家校合作为“最完美的教育”,认为要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彰显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可以说,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背景下,建立平等互信的家校关系是育人的先决条件和有效前提。对学校和老师来说,他们能够获得家长更多的支持、拥有更大教育自主权。对家长来说,他们对学校的积极参与和合理建议能够得到更有效回应与重视。 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要建立充分的家校信任并非易事,信任失落屡有发生。不仅一些家长不那么信任学校和老师,有的认为“学校教育制度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有的认为老师不会公平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心存怀疑、指手画脚;有些老师和学校也不那么信任家长,总把“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挂在嘴边,认为一些家长参与和关注学校教育,就是挑老师的毛病,找学校的麻烦。从幼儿园组织新生家长宣誓,给家长们“立规矩”,就可见一斑。 家长和学校本应该是并肩战斗的伙伴,而非敌对双方。二者之间之所以产生不信任甚至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跟家长的教育焦虑有关。当前的家长对教育极为关注,很容易用挑剔、指责的眼光看待学校与老师。同时,对孩子存在社交上的“过度保护”、生活上的“过度溺爱”、学业上的“过高期望”,当孩子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便会质疑学校与老师的专业水平,也让学校与老师对其产生不信任。另一方面,家长和老师对于家校合作的认识不够,导致家校共育边界不清晰,双方经常出现互相推脱责任或者相互裹挟的现象。比如,老师让父母监督、辅导和检查孩子作业,父母成了助教,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庸。再如,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学了,学习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缺少配合学校教育的意识。 教育以信任为基础,建立平等互信的家校关系才能打造出“最完美的教育”。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要通过提升家校共育认识、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建设家校共育平台等,合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真正发挥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作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