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09-26 10:47:54 作者:李 薇 来源: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由之路。应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迈进。

升级传统产业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基础

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应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传统产业的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基础的关键举措。通过科技创新应用,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有力的支撑。数智化技术是传统产业转型的关键。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制造业,可实现生产设备互联,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使用智能设备如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减少人工干预,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绿色技术是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技术和低碳技术,传统产业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农业领域可以通过推广运用智慧农业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化肥污染,提高绿色化水平。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的钢铁、化工等制造业可以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工艺的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低碳排放和高效生产的双重目标。

发展新兴产业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动能

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强劲的成长性,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的高地,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能。必须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在研发投入、技术融合和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加大力度。研发创新和技术突破是新兴产业成长的核心动力。例如,新能源领域的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发展,将直接影响能源结构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形成。广西拥有丰富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跨领域技术融合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创新空间。例如,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的结合,推动了智能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广西可利用生物资源优势,整合科技资源,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是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兴产业的创新离不开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可以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园区,集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创新力量,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创新平台的搭建,加速新兴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延长和集群化发展。

布局未来产业

占领新质生产力的制高点

未来产业代表着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具有颠覆性和前瞻性的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制高点所在。新时代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调整未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在航空发动机、5G通信、集成电路、能源电力、工业母机等领域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未来,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整合相关的科技创新资源,提前布局未来产业。

强化基础研究、建设实验平台和推动国际合作,让未来产业成为引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基础研究的投入与技术储备是未来产业成长的关键。未来产业的技术突破依赖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积累,如量子、脑科学等领域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和长时间的技术储备。应加强基础研究平台的建设,支持前瞻性技术的探索,特别是在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领域,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信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建立知识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跨学科交流和合作。国际合作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汇聚更多先进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南宁理工学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