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

2024-11-04 09:49:23 作者:寇江泽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人民时评)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提升“含绿量”,发展的“含金量”就会更足

加快建设美丽中部,必须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湖北宜昌,矿山之变见证生态“蝶变”:宜都市五眼泉镇鹰子石建筑石料矿,打造“矿山生态修复+现代农业采摘旅游”;远安县茅坪场镇白云村煤山,“长”出千亩猕猴桃基地;夷陵区樟村坪镇羊角山村废弃露天矿场,变身高品质康养民宿……在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当地采取一矿一策、一山一景,探索产业融合、价值转化路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筹兼顾、协同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崛起必须是绿色崛起”。生态环境部前不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为高水平建设美丽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崛起提供保障。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水道纵横、山峦叠翠,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洪水调蓄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持功能区,生态地位举足轻重。促进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崛起,必须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

“绿色家底”越厚实,发展的后劲越足。近年来,中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但与新征程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战略目标定位相比,与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新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区域污染防治攻坚呈现新的阶段特征,存量型、增量型生态环境压力叠加,亟须更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提升“含绿量”,发展的“含金量”就会更足。在安徽,突出工程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环巢湖沿线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才能夯实中部地区崛起的生态根基。

抓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绿色为引领,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更好统筹保护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前卖树木,现在卖“景观”,在湖南平江县山区,当地人呵护绿水青山,用美景换来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绿水青山将源源不断释放发展红利。

更好统筹保护和发展,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江西赣州,豪鹏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块块废旧动力电池实现再利用,电池包外壳经过拆解,分类为废铝、废铁、塑料等,负极材料被回收为铜、碳粉,正极材料则循环再生为电池镍、钴、锂等。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的稳步提升,让企业持续保持盈利。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建设美丽中部,必须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中部地区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加强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将渐行渐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