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期待“家门口”的就业公共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2024-11-06 09:30:42 作者:郭振纲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社评】期待“家门口”的就业公共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当前,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还有较大优化和发展空间,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不同,不同社区的人员构成不同,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技能水平的劳动者诉求不同,各地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住宿一元一天包午餐,提供孩子托管、课后辅导,让务工环境更舒心;搭建平台、精准输送,让招工、就业“两头难”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打造品牌、开展技能培训,让务工“游击队”变为产业“正规军”——据11月1日《工人日报》报道,近年来,云南省通过建设就业“幸福里”社区,在帮助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同时,让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目前,云南已建成州市级以上就业“幸福里”社区56个、零工市场174个,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6432个,不少务工者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建在“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生动诠释了就地就近提供就业帮扶服务的精髓:通过搭建就业桥梁,让劳动者找工作不犯愁,让用人单位招工不犯难;通过提供课后托管,解决了劳动者的子女照料问题,让劳动者安心工作;通过技能培训,让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如此贴心且友好的综合性措施是对用心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切实践行,也彰显了加强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担当和成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时下,我国大多数劳动者通过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等形式,实现了稳定就业,就业权益有保障、职业发展有空间、生活安定有预期,但与此同时,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仍面临一些新任务新挑战。比如,一些行业的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技能单一、年龄较大的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存在一定困难,一些农民工在返乡就业和进城务工之间徘徊,一些劳动者面临工作和生活不能有效兼顾、养老育幼难以平衡等急难愁盼问题……如此现实语境下,就地就近找到一个稳定的、更有利于兼顾工作和生活的岗位,成为诸多劳动者的渴盼,这也对加强和推动基层就业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比如,一些地方工会通过打造“零工客栈”,搭建起灵活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桥梁,不仅解决了一些劳动者的就业问题,而且促进了地方发展;一些地方的人社、交通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协同发力,不断丰富“司机之家”“工会驿站”的服务功能,在就业信息互动、权益保障等方面持续推进;一些地方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驻社区,提供就业帮扶、技能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第三方服务……这些举措让“家门口”就业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

当前,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还有较大优化和发展空间,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不同,不同社区的人员构成不同,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技能水平的劳动者诉求不同,各地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农民工返乡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可以考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化、城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侧重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升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其转岗再就业,等等。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布局服务设施、人员队伍,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就业困难群体倾斜;将基层就业公共服务纳入基层民生保障服务事项,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健全标识统一、布局合理、服务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就业公共服务网络,等等。期待更多地方在基层就业公共服务的供给和优化上各展所能、百花齐放,帮助更多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生活两不误,共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