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2024-11-12 09:52:1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人民网评: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守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近日在湖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听取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强调“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生动呈现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北京昌平,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矗立燕山脚下,古老典籍在此“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广袤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文灿烂,构成了辽阔的文化版图。我国共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价值不可估量,意义非同一般。 保护好是第一位的。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祖先们留下来的瑰宝,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是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的必然要求。比如,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必须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再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让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文化是流淌的活水。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呵护好、弘扬好,还要发展好、利用好。近年来,从舞台佳作到热门展览,从文创周边到惠民工程,越来越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推陈出新,融民族性与时代性于一体,融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于一体,让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绽放时代芳华,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图景。 文明之光照亮复兴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激荡着中华文明这条川流不息的长河奔腾向前。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文化再度享誉世界。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文化长河必将澎湃激荡。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