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小巷聚会,邻里情慰人心

2024-11-14 22:56:13 作者:杨朝清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11月10日潮新闻报道,在社区居民朱招娣倡议和组织下,从2009年开始,杭州市长庆街道十五家园每年11月都会举办邻居节,邀请街坊邻里一起吃顿饭。“第一年我记得只有三四桌。去年7桌,今年8桌。”朱招娣说,虽然15年来很多邻居陆续搬走了,但一打电话通知,他们都说要回来。“年龄最大的老人已经96岁了,接到我电话的时候,一个劲地说‘要来,一定要来’。”

最近,热播电视剧《小巷人家》圈粉无数;小巷人家的邻里情,是不少人心中的美好回忆。“小巷聚会”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显然不是一道道美食,而是美食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小巷聚会”作为一种社会联结的纽带,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人际交往与社会互动。

时光如梭,有些邻居的子女买了房,把老人接走了,搬去其他地方居住;尽管如此,“小巷聚会”依然对大家颇具吸引力, 96岁老人坐轮椅也要来,为何?邻里之间浓浓的人情味和互信互惠、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在当今社会显得愈发稀缺而珍贵。

在理想的图景里,同一个小区的居民理应成为一个利益相关、情感相系的社区共同体,对小区充满归属感与认同感。然而,在不少小区,邻里之间“相见不相识,相遇两不知”,导致一些人对邻居缺乏信任和认同、对小区缺乏感情,仅仅将小区当成一个满足居住需求的空间。邻里之间具有很强的距离感与隔阂感,“当了好几年的邻居,一年也说不上一句话”成为一种尴尬的现实。

毋庸讳言,社会流动的加速,让我们经常置身于一个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之中。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森林”,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观念的壁垒和人为的藩篱,让部分人心中筑起冷漠、排斥的高墙,“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不少人与邻居相处的基本原则。

没有互动、缺乏交集,在著名社区治理研究专家陈伟东看来,这并不是邻里;“有交往才有邻里,有参与才有幸福”,居民只有通过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来塑造社会关系、建构社会网络,才能将个体的、松散的原子凝聚成为一个社区生活共同体。

“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的价值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小巷聚会”不仅打开了家门,也敞开了“心门”;既促进了邻里互动,也让社区更有活力。更进一步说,拥有和睦、友善的邻里关系,每个人都是建设者和受益者;一个有人情味和共同体意识的小区,自然会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