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支撑力
2024-11-20 09:53:59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支撑力(大家谈·向着教育强国奋进③)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期大家谈聚焦高校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提高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为强化科技支撑力提供借鉴。 ——编 者 聚焦国家发展所需 黄忠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对此,高校大气科学专业师生们深感使命重大、责任在肩。 科技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力量。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兰州大学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环境气候灾害监测预警国际大科学工程,联合国外相关科研院所,建成11个气候综合观测站并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为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报预警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空中楼阁,只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发挥自身价值。换个角度看,实践也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灵感和动力。我们相信,以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契机,聚焦气候治理“最大公约数”,继续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深度科技合作,就一定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作者为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扎实推进成果转化 信思金 科技是国之利器。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包含了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完整过程。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围绕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资源力量,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研发攻关任务,主动对接区域、省域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科研需求。另一方面,要把产业创新高度重视起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等新模式,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扎实推进成果转化,需要大批人才发光发热。高校应持续优化科研评价机制,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充分激发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转化路径走通走实,高质量发展将会有更坚实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将获得更有力保障。 (作者为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注重交叉学科建设 陈 棋 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高校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催化剂”,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 交叉学科建设不是漫无目的地做加法,而要以带动学科领域结构革新,催生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为目标。在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我们以热点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战略技术问题为牵引,围绕物质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研究。前不久,我们的科研团队制备出高质量的电池薄膜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长期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只有锻造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长板,向着科技高峰攀登的过程才能更为顺利。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我们定能以澎湃创新活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 (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