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文化产品供给同样需要“适老化”

2024-11-22 10:28:57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今年以来,“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爆火”“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盯上爸妈钱包”等话题接连引起关注。微短剧在丰富中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的确出现了一些故意制造冲突、情节夸张离谱、价值观念违背时代潮流的创作现象,需要加以监管和引导。

从数据来看,中老年观众已成为微短剧主流受众。《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40岁至59岁的用户占比37.3%,60岁以上用户占比12.1%。一些微短剧制作公司,将发力点对准中老年题材。某微短剧头部公司的编剧透露,中老年微短剧现在是公司一个独立的产品线,未来近半数作品将在此产品线布局。目前已有的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往往围绕中老年群体最为关注的子女、养老等话题展开剧情,以满足受众情感交流和同龄社交的需要,也注重发挥微短剧节奏紧凑、反转密集的特色,增强观众黏性。

为什么是中老年?应该看到,中老年题材微短剧之所以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作者抓住了细分市场,瞄准了题材缺口。在当下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选择中,网络文艺的分量与日俱增。因其互联网属性,网络文艺一直以来高度倚重年轻用户,在类型形式和题材内容上围绕青年人的审美偏好和文化需求下功夫做文章。微短剧也不例外,常常给人留下年轻态、青春化的形象。然而,在过了与年轻观众最初的蜜月期之后,由于制作上的同质化、模式化,再加上大量免费资源带来的冲击,年轻观众流失已成为微短剧行业不争的事实。

与之相异,中老年群体的观剧需求却有增无减。一方面,“夕阳红”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网民中60岁及以上群体占到20.8%。另一方面,相较于年轻人,中老年观众在资源搜索上没有那么得心应手,缺乏即时的文艺消费方式,而微短剧不论是推荐方法、观看方式还是付费模式,都方便快捷,适时满足了中老年观众需要。

中老年题材微短剧为吸引眼球而剑走偏锋,在婚恋观、家庭观、伦理观上庸俗化低俗化,甚至在付费模式上产生“歪风邪气”,这一现象理应予以抵制,加强管理监督。但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中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待满足,尤其是随着日常生活和业余消遣的日渐网络化,网上精神生活“适老化”需要更多关注。内容优质、打开方式快捷、能提供情感共鸣和心灵慰藉的文艺产品,为中老年群体所期盼,更多的扶持机制和创作力量也朝这一领域倾斜。

硬件上,随着网络应用的加速普及和数字技术适老化的不断完善,群体间数字鸿沟持续弥合。今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已有2700多家与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一些视频网站推出的银发剧场中,包括“大字模式”在内的界面操作更符合“银发族”的偏好和习惯,拉近了中老年观众与网络视听的距离。

内容上,瞄准中老年观众的针对性题材创作不断加强。今年5月,电视剧《老家伙》登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收视率斐然,后续还有老年家庭剧《老去的家》、讲述老警察故事的《三叉戟2》等,为观众所期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开办的“重温经典”频道自今年2月开播以来,广受欢迎,累计收视规模已超6100万户。行业管理方也鼓励更多视听作品塑造善良慈爱、智慧豁达、勇敢自立、老当益壮的中老年人物形象,鼓励立足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社会和谐的主题,鼓励创作表现新时代中老年人老有所为,为家庭文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贡献“银发力量”的故事。

截至2023年底,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16亿人,占总人口的15.4%。“老有所乐”,乐的不仅是富足的物质生活,更是丰富的精神世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将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养老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需要文艺工作者借力科技、善用媒介,在提升文艺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上,在实现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统一、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结合上,不断做出新的探索。(马海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